第六十九章 回歸(2 / 2)

此次戰役雖然烏智失掉了一座城池,國土少了一分,然於昭伊琛鄆來說卻不能做是失敗的。

他借用此戰自然而然的消了諾頓,息樂,羅射三位親王的勢力,尤其是除去了諾頓王的右臂圖也!除開一直因為花爻的王妃地位而支持琛鄆的澹台家族,息樂,羅射家族也因此次戰爭同圖也翻臉,加之其勢力受挫,於是終於肯全心歸附昭伊家族,聽從昭伊琛鄆的號令。於是烏智五大家族中已有四大家族已歸順他,烏智王庭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統一和諧。

————

元武十三年春,大將軍張青領兵歸城。

元宵之前人們還沉浸在捷報的喜悅中,歡歡喜喜的備好年貨隻等遠方的親人得勝歸來,喜迎新春。而此時,眨眼不過月餘,噩耗連連傳來,鐵騎營莫名消失,李將軍為國捐軀,大將軍帶病上陣,眨眼前的勝利卻在一秒後盡數被烏智奪回。

春寒料峭,風雪已無,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

征北大軍歸來,平日裏繁忙的街道早已清空,長安街兩旁的房簷下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哀戚的站在房簷下,默默垂淚看著緩緩行進城門的人兒。那些尚活著歸來卻傷殘累累的士兵,或相扶攙扶,或拄拐行走,或架著擔架。

而一直痛苦沉默著的人群見狀也再也忍耐不住嗚咽著啜泣起來。

有些人在看到自己的親人總算是歸來時,一直以來的擔心終於放下,也顧不得巡防營的阻攔便奔上前去抱頭痛哭;有些人哭泣著順著軍隊一張張麵孔的辨認卻仍是找尋不到,最終相信那噩耗竟是真的,昔日生活的人早已魂歸異鄉,屍骨無存,更是抑製不住的放聲大哭起來。

張青停住馬,淡淡的看著這一方景象。人們似發泄般,捶胸頓足拚著性命的攔下他的駿馬,撕心裂肺的喊道。

“大將軍啊,您怎麼能不把他們帶回啦啊,他一定還活著的,一定還活著的呀!”

“我的兒啊,還我兒來,還我兒來啊!”

一刻前還是在沉默中哀痛的長安街,此刻竟被震耳欲聾的哭喊聲充斥著。

從城門到兵部不到十裏的路程,竟因張青乃至所有士兵的動容而走了整整一個時辰!

劉澈也不加催促,甚至怒聲斥責了讒言張青罔顧聖意的官吏。

他獨自站在高高的宮門上,或許因為愧對百姓而不願登樓麵對那樣悲烈的景象,或許因為自責內疚而一個人登高懺悔,獨自思量。

他算不得一個仁君,卻依然覺得難過。

“歎流年,盼流年。幾經生死泣漣漣。

何夕歸,今夕歸。幾番夢醒目睽睽。

毀河山,丟河山。屍骨埋沒淚潸潸。

年關至,鬼關至。愁雲漫麵無天日。

築新墳,別舊墳。舊愁新怨索離魂。”

那日之後一直歌舞升平,仿佛若太平盛世的長安四處傳送著這歌謠,連尋歡作樂的場地亦悄無聲息似約定好一般停業月餘。

那因為一個帝王不切實際的夢而因此葬送的數萬人的生命卻也不能因此而得到生還。

死者已逝,無力回天。

縱使劉澈下令休養生息,並且重新頒布鹽稅,農田稅來緩解那些因為失去兒子,丈夫,父親的家庭的生活狀況,可人們對這一向視為天帝的君王還是產生了無法彌補的怨恨。

然,亦不乏更多熱血兒郎視此戰為朝音之恥,視李常為將軍典範,視霍東籬,張青為不滅戰神。他們摩拳擦掌,紛紛等待日後的雪恥!

“沙場昔斷魂,烈風催鬼生。萬箭衝前陣,血洗家國恨!”

如同大風大雨之後必是相安無事的天氣一般,朝音,烏智也漸漸息了戰火,兩國君主也隻為盡快彌補此次戰役所帶來的傷痕,勵精圖治。

天下暫時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