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滿貫日全食(1 / 1)

大滿貫日全食

卷首語

今年的大滿貫賽,對我來說,看點不是斯皮思,而是林克斯。

看了十幾年大滿貫賽,這樣的情形還是頭一次出現,除了奧古斯塔大師賽,其餘三大賽主戰場都是林克斯。美國公開賽在錢伯斯灣,是一座林克斯球場;PGA錦標賽在呼嘯峽,是一座林克斯風格的球場;至於英國公開賽,則如約回到聖安德魯斯老球場,那是林克斯球場的鼻祖。我查了手邊的資料,這種情形以往從未出現過,三大滿貫全部選定林克斯球場,今年還是頭一遭。

這讓我聯想到日全食,三個天體在同一時間,並行在了同一直線上。全日食時常發生,不過在同一地方出現這一天文現象,卻是百年一遇,就像今年的大滿貫。

林克斯大戰,一直是英國公開賽的專有特色,也是R&A的百年鐵律。就像網球大滿貫,美網和澳網都是硬地球場,但溫網則是草地球場。THE OPEN就是此意,豈能混同於US OPEN?但USGA與USPGA並未謀劃,今年同時選定了林克斯球場,一條界限被劃破了。

呼嘯峽球場位於威斯康星的科勒鎮,密歇根湖畔。此地雨水豐沛,植被茂盛,按說是湖畔丘陵球場的理想地,但舉辦大賽的峽穀球場,卻是一座林克斯風格的球場,球道粗獷豪放,氣候風雨無常,仿佛蘇格蘭高地球場。錢伯斯灣極其相似,不同的是呼嘯峽臨湖,錢伯斯灣瀕海,位於西雅圖的普吉特灣內。海灣風景如畫,大片森林覆蓋,雪山就在天邊。不過一座經年累月的砂石老礦,讓沙浪翻滾,野草蔓延,因此錢伯斯灣不是純正意義上的林克斯,卻更有林克斯的氣質,更純樸自然,原始狂野。

大滿貫在林克斯球場舉辦,早有先例。就說呼嘯峽,舉辦過美國公開賽,也是PGA錦標賽的故地。但三大滿貫同時在林克斯對決,則是破天荒第一次。

這是巧合。但又未必。

一般來說,美國公開賽和PGA錦標賽選定球場,提前量少則六七年,多則八九年。也就是說,把錢伯斯灣和呼嘯峽排在大賽檔期,時間點是2008年前後,前者在前,後者在後。那段時間發生著兩件大事。

一是入奧申請。為了躋身奧運會,R&A與USGA及USPGA不計各種前嫌,聯手發起了一場宣傳遊說攻勢,連泰格·伍茲和安妮卡·索倫斯坦都參與了免費廣告代言。問題一大堆,焦點則集中於高爾夫的大眾化程度上。奧運項目必須普及化高,什麼紳士運動、精英特色,反而是致命短板。2009年底,國際奧委會接納了高爾夫項目。牛皮吹出去了,承諾許下來了,就得著手兌現。所以當時登榜的三大滿貫賽場,尤其是錢伯斯灣和呼嘯峽,都是公眾球場,或者開放型球場,而不是私人俱樂部。

二是金融風暴。那次危機正爆發於2008年前後,也就是USGA敲定錢伯斯灣的節骨眼上。就像SARS對中國高爾夫的正麵影響巨大,金融風暴對美國高爾夫的負麵打擊也極為沉痛。大批球場倒閉,包括美國百佳球場,銀行托管了大量項目,可銀行自己也風聲鶴唳,哀鴻遍野。打球的人驟減,經營捉襟見肘,對高精尖球場的多年追求受到迎頭棒擊。此時,林克斯的美妙之處顯露出來,自然,低碳,純樸,一樣是18洞,錢伯斯灣和呼嘯峽的運營維護,要比柏樹岬、影子溪那樣的球場低廉得多,簡易得多。美國公開賽舉辦期間,錢伯斯灣飽受質疑,人們習慣了繁華,怎麼能接受蒼涼?高爾夫業界多年練就的武功,難道就此廢了?USGA答複說:錢伯斯灣是一種可持續的模式。高爾夫的頹勢還在持續,所以反省也不會停頓。

扯得太遠了。我是林克斯的擁躉,今年的大滿貫懸念多,故事多,在我看來好戲連台,勝於往年。隻要閉上眼睛,小球在林克斯上滾動的畫麵就會浮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