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玉殞天國(3 / 3)

風神到底性急些,先止了哭,讓花仙們趕緊勸住花神,早點作個決定才好。畢竟時間拖久了,吟簫的經脈一旦僵住,說什麼都晚了。

花神強忍住悲痛,說道:“好,為了吟簫,我什麼都願意。隻是,我一定要在靈華宮送她走,再最後陪陪她。”“這個自然,”觀音說道:“你此刻就將她接回去,好作安排。”風神接口道:“陛下已托請菩薩助力,你隻管去做就是了。”花神點點頭,便起身抱了吟簫離開安神堂,回靈華宮去了。

花神並沒有將吟簫安置在宮內,而是在蓮池旁設了香榻,讓她依榻半臥,仿如在月下賞蓮一般。聖觀音在吟簫口中放了一粒續魂丹,待第二日,送她下凡去,好立刻尋找到魂魄,以便托生。

這夜的靈華仙境充滿了美麗與哀傷之情。瑩瑩月光照映著池中水芸(4),溫麗舒展。那朵水晶蓮,端立碧波,心香別傳。幾絲雲煙迴繞蓮池,搖紅曳綠,情意宛轉。

花神以淚和花粉在素帛上為吟簫作了一篇悼文,覆於吟簫之身,拜而恭頌曰:

“維萬古恒常之宇,葳蕤馥鬱之所,鏡滿壺清(5)之夜,護花郎敬謹以赤心哀淚奉祭於吟簫姝君(6)。乞姝君止芳步而聞敬虔虔之語。想姝君本琅玕之質,琬琰之德。仙鄉上品,風儀鮮雙。媖嫻莊穆,姽嫿幽靜。玲瓏心性,婉轉口齒。貌擬群芳,慧及玉堂(7)。思當年,敬與風君因生嫌隙,啟動幹戈。敬以玉帛至颹宮,蒙姝君從旁襄助,達誠布善,乃申敬之衷懷。終與風君修好,共步天道。敬感佩之意,非一語可盡致。姝君修身而成管樂,時若孤雁之泣,時若哀鴻之愴,戚戚然而為長吟。審度節操,則曲終而尚餘杜蘅之氣。敬不揣唐突,理弦按徽,欲效山水之音以步姝君芳韻。狀崇山之峨峨,象流波之湯湯,風度雲遊,超然而詠。不意得姝君雅正,旨稱趣投,雖神階有差,則實可比肩,真知音而千古也!憶蓮池淩波兮披雲霞之綺色,念蘭亭倚軒兮撫煙嵐之幽形。穿花徑兮仙姝茜裙動香塵,登層台兮神女翠袖拂慶雲(8)。倩誰畫兩彎罥煙眉,則自生一雙含情目。啟朱唇繡口吟哦而流芳,征(9)澄性錦心蘊藉乃苞德。執典讚克勤慎而始終,襄天曹(10)盡恭讓以進退。風華榮耀若寶鑒之飛光,氣質清朗(11)似芳靄之回蕩。慕而思之,得遇則未嚐忘之。雖天命不可違,豈天性而可毀!縱無鵲橋之渡,難卻雙星之念。嚐與共步七寶雲階,未得並係五絲(12)鴛帶。惜當日高唐朝雲已去,痛今宵巫山夜雨更失。恨宵小弄奸戧善伐良,悔愚身失防毀珠碎玉。慟何以堪,惟伏首泣涕!喚姝芳名,再無應聲。始入香館(13),空蘭堂蕙幄(14);再向畫樓,漫幽音咽曲。崇山遍被愁雲,迴波竟布悲煙。對月形孤,臨流影吊;欲理絲桐,卻亂宮商;方成癡夢,猶寄癡語。難挽倩影之倏逝,惟禱英魂之遐存。嗚呼哀哉!吾心摧折,皇皇(15)望絕。錐心不足以言傷,刺骨不足以思悔。神迷意墮,何以為續?空於天壇垂旌,未若人祠招魂。冀塵軀長繼,求仙心永合。嗚呼哀哉!殷殷是禱。”

花神頌罷,又坐在香榻邊的石凳上,撫琴而歌:

月滿橫塘(16),

脈脈傳透冷香。

歎玉魄無蹤,

問芳魂何處。

空餘幽夢淒涼。

一池煙水傷心,

兩行涕淚斷腸。

如今邀得知音賞,

從此相思兩茫茫。

花神一曲悲歌,聽得花仙們都唏噓不已。從洲上飛來的鳳凰、仙鶴不再翩翩起舞,而是用自己的羽毛織成華披輕輕蓋在吟簫身上,仿佛她隻是睡熟了一樣。兩隻金粉蝶捧著花蜜潤澤著吟簫的雙唇,而那些水族們則采集了珍珠,串成珠冠戴在吟簫頭上,襯著她依舊烏亮的秀發更加柔美。

花神放下琴,坐到吟簫身邊,扶她依在自己懷裏,同她說了許多的心裏話。不知不覺,快到了天明時分。花神望著水晶蓮,突然心中一動。他想著,為什麼不把水晶蓮也移到人間,讓它托生為男子,去陪伴吟簫呢!水晶蓮就是他一顆至誠之心所化,自然是會傾心地去關愛吟簫。

聖觀音與風神都來了,花神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說了,風神直說好。聖觀音聽了花神此言,看了他一眼,待要開口,卻又止住,且隻笑道:“真是難為你這一片心了。這也不難,你須得將水晶蓮連根托出,與吟簫一起送入凡塵,它自會尋找依托。”

花神步入蓮池,將水晶蓮托出,放在吟簫手中握好,然後抱著她往東方而去。花神要在人間迎接第一縷陽光時,將吟簫和水晶蓮送下去,才能使其得到新生。

大家一起來到東極天邊上。花神把吟簫安放在一隻雲船上,凝視了她一會兒,又深情地在她額上吻了一下,溫聲說道:“吟簫,我的情意會永遠和你在一起的,你放心往人間去吧。”花神從懷中取出那隻雙蝶玉佩緊握在手中,對吟簫說道:“我們兩個生生世世都不會分離,這是我對你的承諾。”

花仙們撒下千萬片花瓣為吟簫送行,十名小童手持彩旌,頌念禱祝之辭。觀音掐著菩提子數珠,不住地念著佛。花神又再握了握吟簫的手,才依依不舍的放開雲船,風神則袖起清風,護送雲船穩穩地下去了。

直到吟簫與水晶蓮在香雲花雨中已完全幻化無影了,花神還獨自立了許久,才返歸靈華宮。

未知吟簫之軀托往誰家,亦未知那水晶蓮之魂又托於何人之身,更為何等的緣分所係,且往人間去看吧。

注:(1)厲:殺戮無辜曰厲;邪:敗壞。見《史記·正義·諡法解》。

(2)端:秉心貞靜曰端(清《內閣鴻稱冊·列後尊諡》)、恭己有容曰端(同前)、守禮自重曰端(《內閣鴻稱冊·妃嬪諡》);懿:溫柔賢善曰懿(《史記正義·諡法解》孔晁注為:性純淑)、柔德流光曰懿、溫和賢善曰懿(《內閣鴻稱冊·列後尊諡》);純:誌慮忠實曰純(《清諡法考》卷三)、安危一心曰純(《清諡法考》卷一);靈:死而誌成曰靈(《史記正義·諡法解》孔晁注為:誌事不恡(lìn同‘吝’)命)(“靈”字兼用於美、惡兩種諡法。)參考唐·張守節《史記正義·諡法解》、汪受寬《諡法考》(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3)古代人死後,對其書麵尊稱,要將諡號冠在封號前。

(4)水芸:荷花的別稱。

(5)鏡:指月亮。壺:《雲笈七簽·二十八治》:孔子的弟子施存學道三百年,會幻術。其有一壺,內裝天地日月,因夜宿其中,自號“壺天”。後人便將“壺中天地”或“壺中日月”喻為神仙境地。

(6)姝君:古代,丈夫對妻子有“女君”之稱,此處以“姝君”代替,暗指花神已將吟簫視為妻子。

(7)古代將翰林院稱為“玉堂”。這裏借喻吟簫的聰慧。

(8)慶雲:祥雲。

(9)征:證明、顯示。

(10)天曹:古代指官署、部門。這裏指風神處。

(11)清朗:《人物誌·九征》:“氣清而朗者,謂之文理。”文理原指禮儀,引申為知文達理。

(12)五絲:五色絲線。

(13)香館:閨房。

(14)蘭堂蕙幄:李煜《昭惠周後誄》:“寒生蕙幄,雪舞蘭堂。”

(15)皇:通“惶”,心不安。

(16)宋·黃庭堅《滿庭芳》:“風清夜,橫塘月滿。”

二零一三年四月一日

於蜀中綠煙堂完稿

本小說版權登記號:川作登字-2013-A-00000635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