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景山(1 / 2)

在皇宮大內的北海水畔,有一高聳峻拔、鳥語花香的山丘,那時北京城的最高點,是城內唯一可以俯瞰到北京全城的地方,山下果樹繁多,那一年的三月,同樣是果花盛開。

這座山,本來隻是一個小小的丘陵,在後來紫禁城的修建中,開挖護城河的泥沙和挖出的土方被堆積到這裏,逐漸的,在紫禁城這一雄偉壯麗的宮城建造完成時,這座山也同樣拔地而起,為金碧輝煌的宮城增添了更加美麗的色彩。從山下望去,這座小小的山有五座山峰,左邊兩座山峰鬱鬱蔥鬱,令人心曠神怡,中峰上三座玲瓏的宮殿坐落與上,更是有畫龍點睛之感。

進入紫禁城,來到景山腳下,有三棟樓閣依山而起,建造之華美令人不禁感歎曰:“巧奪天工也”。大明滅亡一百年後,曾經在這裏建起八旗子弟學校,仔細聆聽,回到曆史的迷霧中,我們似乎還能聽到那些說著蹩腳的漢語讀《大學》的朗朗聲。走過這裏,想要走進景山,還要在山腳下轉一會,因為隻有在東西北三麵砌有爬山的石道,最近的莫過於西麵的了,沿著石道而上,觀看著兩旁美麗的自然風景,北京城也逐漸的映入眼簾,雄偉的紫禁城也成立腳下的風景,可見沿著中軸排列整齊得宮殿令人驚愕不已,金黃的琉璃瓦和潔白的漢白玉石柱令人眼花繚亂!但是這些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曾經麵臨著毀滅,在大明滅亡後的二百年後,這裏開始見證世界一等強國中國的衰敗,後人曾有稱道如果大明是1840年以後的中國,那麼或許我們不必讓紫禁城再度走入戰火之中!再往上走去,五座山峰上的五亭便映入眼簾,但是這五座亭子是在大明滅亡後一百多年才修建的,所以在我們的故事發生的年代,這裏隻是無座山峰而已。

在修建這些亭子之前,前兩個山峰上什麼都沒有,隻有鳥語芬芳的果園,走到中峰,在山下玲瓏小巧的壽皇殿突然變得規模宏偉,金碧輝煌。就在我們寫作的時候,這裏已經成為北京少年宮了,曾經在山下的蹩腳朗讀,好像時空穿梭來到了山頂。繼續往東走,便是永恩殿和觀德殿,現在,裏麵已經是琳琅滿目的圖書,門口大字曰:北京少年宮圖書館。從圖書館往東走,景山東麓,這裏有一顆老槐樹,枯藤纏腰,從粗糙的樹杈裏,我們仿佛可以窺見當年的曆史。這棵槐樹便是埋葬大明帝國的地方!

劉宗敏的大軍從正陽門殺進來了,一個衛士倉皇的來到太和殿,崇禎帝與大臣們聽聞後不覺渾身顫栗,一言不發的崇禎思緒萬千,他知道大明將毀在他的手裏,他站起身,再也沒有了往日榮光的金鑾殿裏,這位漢民族統治全國的最後一位帝王卻依然沒有失去他作為大漢之後的氣節,在貼身太監的攙扶下,他踱步走向景山,美麗的景山上依然花鳥芬芳,絲毫沒有被江山變色而影響,就如同上天一般從未因朝代的更迭與人類的禍福而動容,沿著石道他來到了壽皇殿,看著烽煙四起的京師,望著已經衝向宮城的叛軍與僅剩的守衛部隊的激戰,看著大明近三百年的基業將近毀滅,再回想十七年前接過大明帝國的爛攤子,勵精圖治的他依然沒有能夠挽救這個走向破落的帝國,在他的執政下,朝廷煥然一新,然而地方官員卻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貪汙腐敗未曾有減,曆史給他的定論會是公道的。俯瞰著嗚咽的皇宮,他有走回了太和殿,最後一次踏進中國將近六百年的心髒,最後一次坐在掌握中國命運近六百年的龍椅上,他那趨於成熟的內閣體製也將隨著大明帝國的毀滅而永遠消失在中國,而現在,他那些內閣們早已不見,包括自殺的大臣,包括今日不見得太監和內閣們,這位最後一位漢家一統帝王,都認為是逃走了,但是他不知道,除了少部分的變節者,大部分都已經為帝國殉葬。絕望的他身邊隻有一個太監了,來到後宮,他下了最後的後庭命令,皇後、嬪妃自縊者、公主被殺者,盡為大明殉葬,在他的皇後麵前,留著一個帝王未曾有過的眼淚說道:“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同樣流著眼淚對著長平公主說道:“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這是一個皇帝作為一家之主在亡國亡家之時與家人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