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姐妹再聚首、溫情問籌謀(1 / 2)

辦成了競風一再囑咐、交托於自個的這麼件送順水人情的事兒,殊兒整個人由內至外瞬間就覺得極是舒心、極是愉悅,整個人都輕靈靈的有些飄忽。

所謂無事一身輕,大抵就是如此吧!

遼王府內一處處小亭池渠、一棵棵草木花卉都在她一雙盈盈妙眸裏脫胎換骨出了別樣的情趣。殊兒按著帛逸方才給的指引,一路且賞景且行步的往了王府西廂房的方向走,沿小徑樹蔭一路行到盡頭,即而右拐上了漢白玉雕鏤狻猊並祥雲的長廊,駐足於正數第二間房屋,微想一下,唇畔抿了絲笑,抬玉指輕輕叩門。

忻冬早便聞了這一陣輕快且蕩逸的足步聲,心裏清楚不是帛逸,一時又不知來人是誰。她正兀自尋思著,便聽到一陣斷斷續續的叩門。很順勢的“支啦”一聲將房門打開,整個人甫地怔了一怔!

燦然的秋陽因了天幕間流雲的飄擺,天光被分割出一圈圈、一塊塊的小韻致斑點。一縷剪影平展鋪陳在來人美麗瑰嬈、隔絕著七年多的風塵氣息的麵靨上,那絕美的麵容便被忻冬瞧著熟悉又陌生了。那是……她看到三姐上官殊兒就站在自己的閨閣房門之外,正噙一縷淺淺的淡笑,含笑含盈的瞧著她!

“三姐!”忻冬心頭頓然一舒,即而那些沉冗的心念便跟著心靈的舒展,而被打開一道大大的缺口。萬頃化不開的情愫跟著灌溉、輾轉、晃蕩、鋪陳其中……她杏眸含淚,就著盈盈光波與無盡動容而喚出了這一聲真情脈脈的“三姐”。

忻冬的確因了帛逸的緣故,對自己這位姐姐多少存了些莫名的隔閡。但當自己這位姐姐、自己的親人如此猝然的站在自己眼前,眉眼盈盈的凝視著自己時,她還是頓然就覺一種無比溫暖、無比可親的濃濃的欣喜之感潤澤了心田去。

人就是這麼一個十分矛盾的矛盾體,恨與愛、怨與依賴時常都無法形成一個正比。

一聲“三姐”喚的殊兒也心頭一疼,接連有溫暖熱流貼著燙著滾過心尖:“好妹妹,是姐姐,姐姐來看你了。”百念紛擾,一股劇烈的念力驅使著殊兒忍不住一把摟住忻冬,玉指撫摸著妹妹半披在肩頭的發絲,情緒錯綜、很言不清。

忻冬淚眼娑婆,二姊妹這麼一通重麵過後,便引著殊兒步入了廂房裏去。

殊兒並忻冬在一幅潑墨山水圖下對麵落座,殊兒凝眸仔細端詳了五妹一陣子,櫻口徐徐一聲歎息:“三姐去年這會子便來了帝都,原本該早些就來看小五你的。”她黛眉一顰,“但那個時候我才到京都,許多地方、許多盤枝脈絡需要熟悉。”言此左右環視一圈,“又加之這遼王府乃是親王府邸,不比尋常之地,三姐沒個由頭的也不好隨便就來叨擾。如此,竟不覺就耽擱到了時今才來瞧妹妹。做姐姐的委實慚愧。”她頷一頷首。

說話的空擋裏,忻冬已拈著琺琅小壺將兩盞茶倒滿,取一盞親自遞到殊兒麵前,明眸噙起笑意:“三姐說的哪裏話?這其中的許多緣故與不便,妹妹也是知道的。三姐時時刻刻都不曾把小五給忘了,小五這心裏邊兒可滿滿的都是感激!何曾就說起慚愧來了?”語盡招呼殊兒飲口茶水潤喉。

殊兒小口啜飲著清茶,溫溫的綠茶裏配著玫瑰與少許的決明子,初入口時便愈發澀苦的緊,但苦至濃處接連而氤氳出的甘甜與清涼氣息也就愈發的濃鬱。她心情因了茶的禪味而幾近明朗,腦海之中思緒暗動,開始試探著同忻冬狀似閑聊了起來,一來二去幾句就婉轉的把話題引到了遼王身上去:“五妹,你在二皇子身邊伴了這樣久,可知這位遼王殿下是何樣的為人呢?”競風身在官場,無論他口裏說著願與不願,他心裏也都該明白,是決計做不到不與朝中任何一派勢力有所牽連的。而上官家既已有了重新立足京都的打算,則更加得尋一派強有力的勢力作為一時無憂的倚靠、好慢慢兒穩紮穩打的將日後根基仔細的延伸下去。時今既然與遼王府有了這麼一層“順水人情”的關係,加之五小姐上官忻冬又身在遼王府,那真不妨打聽打聽這位遼王是個怎般的為人、怎般的風貌。歸根結底,是不會有害處的。

聞殊兒問起帛逸,忻冬定了一下神,心知素性聰穎、謀事精準的三姐不會無端問些不打緊的話,但又一時解不得殊兒這許多的心思:“二皇子這個人,是很好的、是極好的。”她蹙眉略略轉動了一下心思,在思量的空擋裏就順嘴言了這誇讚的話。後甫地察覺到,不覺雙頰微泛潮紅,但語氣顯然條理了不少,“他身為皇室貴胄,卻不見一般皇室子弟的跋扈輕浮。他雖倜儻風流、行事往往不羈,卻隻是‘君子愛美’的單純欣賞,從不下流。他雖行事偶有狠戾,也盡是些除暴安良的磊落行徑。他雖因受著皇上的寵愛而多有出格行事,卻也不單單是因了恃寵而驕,而是發乎於一份常人所難具有的擔當與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