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往來

專欄

本期的編讀往來中,我們繼續遴選幾篇讀者來信與大家分享。

浙江省的王濤先生來信分享了他在天一閣的旅遊經曆。

王先生在信中說,天一閣在浙江的寧波,是一幢藏書樓,創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迄今已有四百五十載,天一閣也因而被稱為中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藏書樓和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三個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的核心部分是藏書樓,二層硬山六開間形製,樓上無壁,貫通為一間,樓下為六間,為求與“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相吻合。四百年間,天一閣可謂閱盡了曆史的滄桑。雖然閣主人取“天一生水”,以水克火,並囑子孫後代嚴守藏書,範氏子孫更於閣前置天一池,但至民國年間,閣雖未受火擾,卻難逃竊賊之手,原來的7萬餘卷藏書被盜之殆盡,至解放前,僅存1萬3千多卷,這恐怕是範欽當初藏書始料不及的。而今,天一閣博物館擔負起珍藏全國地方誌的重任,使天一閣的文化精髓得以延傳。

福建的李玉林先生來信分享了一道美食—餌饋粑。

李先生在信中說,用興義“香稻米”製的餌饋粑色白純正、質地韌軟、醇米香味。興義餌饋粑,製作簡便,但蒸、揉搓考究。加工好的餌饋粑外形端正,呈橢圓形枕頭狀;色澤白亮,呈半透明狀;口感略粘,滑膩爽口,清香微甜,軟硬適中,筋道有彈性;組織緊密,細膩光滑,柔韌不易斷,久煮不爛。興義餌塊粑的吃法多種多樣,可以切成片狀、絲狀,煮、炒、蒸、炸皆宜,吃時加上一些佐料,非常可口;還可以切成一厘米厚,用火烤,蘸豆豉辣椒水吃,或放上果醬吃,風味也是很特別的。如果次年三月間還吃不完,可切成片、絲狀涼幹保存起來,吃時,用菜油炸過即脆酥可口。

江蘇的張亮先生來信分享了一個健身經驗。

張先生在信中說,在市區的城北公園裏,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位老人,隻見他在廣場上爬一會,又在草地上爬一會。這位老人就是愛好爬行運動的鄰居張伯。張伯今年61歲,退休前,是一家企業的一線工人,由於整天低著頭幹活,而且幾乎保持著同一個姿勢,他的頸椎病十分嚴重。去醫院治療了好多次,卻收效甚微。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電視裏看到一個介紹爬行健身的節目,他立刻眼睛一亮,動了爬行健身的念頭。剛開始,張伯練習爬行,隻是在家裏的客廳或者陽台上,每次爬行幾圈就累得直喘。隨著天天堅持,他越爬越感覺通體發熱,渾身通暢。張伯嫌家裏的空間太小,於是改在公園裏爬行。“爬”了一年多後,張伯感覺自己的頸椎輕鬆無比,以前的腰疼病也不輕易犯了,身體越來越輕鬆,而且睡眠和食欲也都改善了。如今,張伯每天至少要爬行半個小時,爬行距離至少1000米。同時他還帶了兩個徒弟,跟著他一起爬行。他表示一定要將“爬”進行到底。

以上就是本期摘選的讀者來信,歡迎大家踴躍來信,與我們分享您生活中的經曆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