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餉-16(1 / 1)

“哇…”

營帳裏,我和李大人一遍翻閱著駐軍的花名冊和資料簿,一邊感歎。這些文冊是周榮的副將幫我們搬過來的,周榮走前吩咐他聽我們差遣。此刻他也站在我和李大人旁邊,不時回答我們的一係列問題。這人在昨日喝酒的時候也在席間,倒是個爽快人,上至整個駐軍的軍餉數量,下到哪個小兵的名字,他都能說得清清楚楚。

“哇李大人,原來普通將士的月俸有一石米之多啊…”我一遍翻看著軍營裏的獎懲記錄,向李大人感歎道:“足夠養活一大家子人了。”

李大人正坐在一旁的座子上記錄著文件中的關鍵信息,從書卷中抬起頭,對我笑道:“嗬嗬,是啊。將士的月俸是由戶部直接發放的,月末軍士們去戶部憑條子領取就好了,發放還是很及時的。”

“哼,那都是表麵上!。”一旁的副將不滿的說道。“大人,這營帳裏沒有第四個人。你們都是朝廷派下來的,想必和戶部那群走狗不是一類人!小的也就今天吐槽兩句:你們是沒見到過那米,都是些陳米!嘿,我有一次領到一塊兒陳米,簡直絕了!你們知道不,糧食在糧倉裏堆成堆以後,被包在裏麵的米通不到氣兒,就容易變綠,長黑黴斑,變爛!這麼幾年的米堆下去之後,爛了之後就開始變成硬塊!那爛了的米給誰吃啊,總不能給那些官員吃吧?最後就到了我們手裏。那米,我打賭你們肯定見都沒見過!嘿,愣是和石頭一樣硬,在鍋裏煮個半天都不見碎的!必須用石頭砸開,再用磨盤碾一碾……”副將越說越起勁,我和李大人愣是沒機會說話。末了,副將還補充一句:“戶部那些人都是些烏龜王八蛋!呸,老子恨不得揍他娘的……”副將總算注意到李大人愈加鐵青的臉色,知趣地閉了嘴。

李大人臉色已經是十分難看,拿著毛筆的手抖了幾抖,半天之後才說道:“我不在戶部當值已三年有餘,沒想到現在戶部竟然有這種事情發生…令人痛心哪!回去我定將此時上報聖上,聖上自會查明一切,給我軍將士一個說法!”

副將激動的跪了下來:“多謝大人!”

我在旁邊冷眼看著這一切,心裏卻是明鏡似的,轉瞬就明白了李大人為何臉色這麼難看:戶部這風氣定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這李大人在的時候定也是這般做派。說不定李大人也參與其中……看來這李大人也不是什麼良善角色,唉,這副將還是太單純。

不過這一切與我無關,我隻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好了。於是我又驚呼一聲轉移話題:“哎呀,原來這趟軍餉發放距離上次已經有一年三個月…不應該呀,軍餉發放難道不是一年一次嗎?為何這次隔了這麼久?”

副官苦笑一聲:“嗬嗬,鐵捕頭是從哪裏得知軍餉發放一年一次?朝廷是規定一年發放一次,可實際上總是有各種理由一拖再拖:什麼邊關局勢緊張,糧草需要先配給給邊關駐軍;什麼上次的軍餉按理說不會消耗這麼快啊…全他媽的是屁話!我們城西駐軍本就不比邊關,平時容易被忽視。其實朝廷每次配發的那點兒軍餉也就勉強維持十個來月,加上軍餉發放一拖再拖……唉。”副官長歎一聲,不再說話。

我和李大人都不知該說什麼來附和,屋裏的氣氛霎時有些沉悶。

副官突然又道:“我們周將軍可是個好將軍!平日裏周將軍和我們一起忍饑挨餓的不說,年末的時候,周將軍幾乎每周都跑到臨安城裏,詢問軍餉何時才能下來。周將軍也試著遞過折子,可都沒有回音,後來也就放棄了……平日裏兄弟們忍忍也就過去了,可是一到年底數九寒天的時候,兄弟們吃不上,取暖也不夠,真是病倒一大片啊……”聲音又漸漸低沉下來。

------題外話------

參考資料:《明史·食貨六》

“天下衛所軍士月糧,令京外衛軍月支米二石,步軍總旗一石五鬥,小旗一石二鬥,軍一石,城守者如數給,屯田者半之。民匠充軍者八鬥,牧馬千戶所一石,民丁編軍籍練者一石,江陰橫海水軍稍班、碇手一石五鬥。得病軍給喪黃一石,在營病故者半之,籍沒免死充軍者謂三恩軍,家四口以上一石,三口以下六鬥,無家口者四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