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國軍備部長施佩爾的全麵介紹文章非常少,這裏摘錄的是一篇較為完整的,但仍不算準確,權且了解個大概。迄今為止對這位“納粹德國最具才華的官員”的最完整的介紹應該就是施佩爾的自傳《第三帝國內幕》了,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來看看。
————————————————————————————————————
【阿爾伯特.施佩爾】:1905年3月19日,施佩爾降生於德國曼海姆市名門望族之一的大資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頗為走紅的建築師。
中學畢業時,施佩爾的數學和作文獲得全年級最佳成績。他決定學習建築,今後成為他父親那樣的建築師。畢業後,他先後進入卡爾斯魯赫高等專科學校和柏林—夏洛騰堡高等專科學校。1928年畢業,成為學校最年輕的助教。
1931年1月,施佩爾在聽了希特勒的一次演說後,感到希特勒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遂申請參加納粹黨。他自己認為,他不是要選擇納粹黨,而是要歸附希特勒,雖然他絲毫也不了解希特勒的綱領。加入納粹黨後,他曾擔任聯絡柏林市區的網點的信使,因為他有一輛小車。1932年,施佩爾由於主持裝修了戈培爾的官邸和製定了納粹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場設計而引起希特勒的注意,成為希特勒的私人建築師。此後,凡是希特勒要去的地方,施佩爾都是首席裝飾師。
施佩爾為了使建築物成為希特勒所要求的具有曆代豐碑偉殿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精神,成為溝通子孫後代的“傳統橋梁”,自命不凡地創造了“廢墟價值論”。施佩爾認為,曆來的研究者都忽視了他這方麵的成就。
施佩爾和希特勒都不謀而合地讚賞以大為標準,使建築物在體積方麵戰勝曆史上傑出的建築物,以此來恢複德國人的自豪感,體現納粹的時代精神。
施佩爾搞的柏林城市模型設計,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長170米、高117米、進深119米的凱旋門,能容15萬人的圓頂大會堂,能容40萬人的運動場,有1.5萬個床位的大賓館以及各類巨型建築。他的設計,經常使希特勒激動不已,並把完成這一規劃當成他活著的惟一願望。希特勒還經常帶領他的親信來參觀,向客人做詳細講解。而施佩爾的父親看過模型後,隻是聳聳肩說:“你們完全瘋了。”1937年1月,施佩爾被希特勒授予國務秘書級振興德國首都總監頭銜,成為繼希特勒、戈林和鮑爾曼之後的第四個上薩爾茨堡人。
德國發動對法戰爭後,施佩爾開始承擔空軍的營建任務。1941年,他被任命為軍備建築的負責人。蘇德戰爭爆發後,施佩爾組織了“施佩爾建築班子”,主持了南俄鐵道的修複工作。
1942年初,施佩爾被任命為第三帝國軍備部長,同時負責所有的航道、河流和土壤改良以及所有的發電廠,主管軍需工作。並被戈林委任為“四年計劃範圍內負責軍備生產的全權總代表”。
在指導軍備生產過程中,施佩爾創立了全麵的“工業自行負責製”,使軍備生產出人意料地飛速發展。他按不同的武器係統設17個“指導委員會”和與之相聯係的“企業聯合組織”,把戰爭初期軍備生產的手工業方式變成了裝配線型的工業化過程。施佩爾任軍備部長半年後,軍備生產的總產量就增加了60%。到1944年7月,在勞動力隻增加30%的條件下,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他信任工業界的負責人,使他們積極主動,自覺負責,敢拿主意。在工作中,他喜歡令人不舒服的共事者,而不喜歡百依百順的工具。侵蘇戰爭開始後,由於大批工人參軍,德國生產部門缺100萬工人。為了解決勞工問題,施佩爾一再催促以強迫的方式把外國工人征集到德國從事生產,還提出從德國婦女中招募工人。由於戈林認為在工廠勞動有使德國婦女傷風敗俗的危險,希特勒沒有同意招募德國婦女,而責成施佩爾從東方占領區挑選40萬~50萬身強體壯的姑娘到德國參加生產。
為了加強軍備生產的計劃性,施佩爾提議建立了中央計劃局,負責指導武器和物資生產的各種計劃、方案,安排生產的輕重緩急,成為德國戰時經濟中最重要的機構。他上任後不久,就把消費品的生產縮減了12%,提出實行總體經濟戰的打算,以發揮軍備生產的最大潛力,最後因希特勒猶豫不決而告吹。
1942年夏,希特勒任命施佩爾和米爾希空軍元帥暫時擔任運輸總監,解決戰時運輸問題。他發現運輸的關鍵在於機車不足,於是廢棄了陳舊的生產方式,改用裝配線方法,使產量立刻提高了好幾倍。
施佩爾的成功,使他在第三帝國的要人中大出風頭。戈培爾開動宣傳機器,報紙、電台和紀錄影片連續報道軍備生產的消息,使施佩爾馬上成為全國最知名的人士之一。
1943年,德國的侵略戰爭已經失去了最初捷報頻傳勢頭,德軍在北非和蘇德戰場上不斷受挫,喪失了大批武器裝備。為了彌補損失,施佩爾開始努力爭取把德國大型消費品生產工廠轉變為軍備工廠,這樣就可以為德國的軍備生產增加大批設備、管理人員和50萬工人。為了克服納粹黨大區區長的反對,希特勒任命施佩爾為軍備與戰時生產部部長。施佩爾從此總攬戰時經濟的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