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ZuoQuan,1905—1942),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曾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等職。
左權,原名左紀權。1905年生於湖南醴陵縣黃矛嶺的農民家庭。8歲時入當地私塾,開始接受舊式教育。1915年,村裏辦起“文明學堂”,左權轉小學念新書。他刻苦好學,10歲即能為詩文,被鄉裏譽為神童。1922年秋,在親友的資助下,左權得以進入醴陵縣立中學(原為淥江書院)學習。
五四運動後,左權在縣立中學裏,開始接觸到大量新觀念、新思想,開始認識到不強兵無以救國,決心投筆從戎,開始新的生活。
1924年3月,左權慕名考入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在廣州主辦的陸軍講武學校。學校對招收的新生要求很嚴格,主要教授軍事理論與實戰知識,培養實戰能力。左權有良好的文化基礎,領悟快,受到教官器重,經常為別的新生進行示範表演。1924年10月,左權和軍校同學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鬥,在實戰中經受了鍛煉。11月,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
當時黃埔軍校裏共產黨很活躍,左權經陳賡介紹,於1925年1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春,左權從黃埔軍校畢業後,旋即參加討伐陳炯明、統一廣東的戰鬥。當時他擔任連長,在3月13日的棉湖戰役中,出奇製勝。回師廣州後,又參加平定軍閥劉震寰、楊希閔叛亂的戰鬥。由於左權率領的先鋒連表現英勇機智,為平叛立下大功,戰鬥結束後,參加指揮戰鬥的蘇聯顧問契齊班諾夫對他大加讚賞,並傳令嘉獎。
1925年11月,左權以學習和戰鬥中的突出表現,被選派赴蘇聯留學。左權首先在莫斯科中山中學進修俄文,1927年9月,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係統學習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1930年夏天畢業,與劉伯承等一起回國。在蘇留學4年,左權掌握了係統的軍事知識,為以後出色的軍事指揮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左權回國後,被分配到蘇區工作,擔任新創立的中國工農紅軍軍官學校閩西分校的教育長。1930年12月,紅十軍和紅二十一軍合編為新十二軍,左權即被任命為該軍軍長。1931年春,調任紅一方麵軍司令部作戰參謀,6月升任參謀處長。12月,左權調任紅五軍團第15軍政委。1932年4月,左權率第15軍攻下南靖,配合紅一軍團攻破敵人天寶山防線,解放了閩南重鎮漳州。不久,左權被任命為紅十五軍軍長兼政委。1932年6月,當時統治中央的“左”傾分子懷疑左權在蘇留學時參加過托派組織,撤銷他紅十五軍軍長兼政委職務,調到紅軍學校擔任教官。
1933年初,因戰鬥需要,左權調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委作戰局參謀,參加第四次反“圍剿”的戰鬥。但不久後再次受到審查。左權力辯自己清白無辜,最終審查沒有結果,繼續留在中央軍委工作。1933年12月,左權出任紅一軍團參謀長。1934年10月,左權和紅一軍團離開瑞金,踏上長征路途。
紅一軍團是長征的前驅,左權作為參謀長,各種事務性工作極多,但他以驚人的毅力,與林彪、聶榮臻率紅一軍團突破敵人一道道防線,過關斬將,在占領施秉、搶渡烏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通過小涼山、突破臘子口、直羅鎮殲滅戰等一係列戰鬥中,都做出了重要貢獻。紅軍到達陝北後,又發動了西征和東征。西征中的山城堡一戰,殲敵1.5萬人,被譽為戰鬥的典範,這次戰鬥就是左權和聶榮臻具體指揮的。1936年5月,林彪去紅軍大學任職,左權受命代理紅一軍團軍團長。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左權任副參謀長,隨總部開赴晉北。11月,太原失守後,八路軍進入太行山區,準備以太行山脈為依托,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在1938年2月的臨汾戰鬥中,左權率兩個連的兵力迎戰日軍近3000人,予敵以重大殺傷。4月初,日軍以3萬餘人的兵力分九路向晉東南地區合擊,企圖一舉消滅八路軍主力,摧毀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左權與朱總司令詳細研究敵我雙方的情況,決定以第129師及第115師的一部分作為反攻主力,跳出敵人的包圍圈,轉到外線作戰,而隻留少量兵力在內線引誘、拖住敵人。4月中旬,第129師突然從外線向日軍反擊,左權指揮八路軍總部兵力積極配合,在長樂灘血戰一日,殲敵2000餘人,大獲全勝,日軍九路進攻被全線擊退。八路軍乘勝收複十幾個縣,從而為冀魯豫根據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不久,八路軍從山地迅速向平原地區擴展,在朱德、彭德懷、左權等領導下,開辟了晉察冀、晉綏等抗日根據地,組織根據地人民與日軍展開頑強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