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親事(1 / 2)

文州自從夏天開始就一直下雨,大雨小雨的不間斷,一直下到了10月。王安華前世是在西北長大的,從來沒見過一個地方可以這麼連著下雨。天天這樣也影響他的心情,可是這裏的人好像習慣了。除非特別大的雨,大家什麼都不收影響。王安華也不想自己太矯情,就跟著父母到地裏幹活什麼的。最近天雖然天天下雨,但是地裏的活不能停。王占山家裏一共才6畝地,除去賦稅什麼的不夠吃,加上有一把力氣,所以他又朝文州的李老爺租了12畝地,租子倒是不貴,不要種糧的話每年收成的一半給李老爺就行了,一共加起來18畝地正好夠種,人也不是太累。王占山一年有不少的時間花在這個地上。

實際上這個時候華夏雖然是亂世,但是蜀國卻是二十幾年沒有經曆過戰爭了。加上蜀國物產富饒,糧食價格非常便宜,一鬥糧食在蜀國成都府才賣3文錢,就是文州也不過5文錢。王占山有時候到山上套個兔子賣的錢都能賣個六七十文。在王安華看來王占山自己打獵隨便就可以讓家裏人過的好好的,偏偏要去地裏拾掇莊稼。哪怕下雨也去,穿上自己家編的蓑衣鬥竹笠就去了。不過王安華想想也是,中華現在雖然是亂世,但是蜀國這個地方卻是非常安定,已經二十幾年沒有大戰鬥了。但是保不準那天有了災年還有戰爭什麼的買不到糧食,一家人就要挨餓了。而且糧食要是哪年不種,就沒有了種糧,後麵要種又要朝地主買或者租了。地主李老爺名叫李海峰,王安華是沒見過的,像李老爺這樣身份的人是不往這破山溝裏來的。倒是李家的高管家帶著人來過村裏幾次,這周圍的幾個鄉的地大部分都是李家的,李家有好幾個管家。高管家是管著這些田地收租子的事情,所以常常帶著幾個人去各個鄉裏村裏轉。

李家是文州首屈一指的大戶之一,田產據說有幾千頃,每年產下的糧食據說就幾百萬石,昭武軍的軍糧有一大部分是李家賣給的。李家有自己的車隊,而且在文州、階州、利州、興州、閬州等地還有成都府都有當鋪和客棧,李老爺自己也是文州有名的鄉紳。李家能這麼發達,主要是李海峰是蜀國匡聖馬步都指揮使、總部閬州的安思謙的大舅子。以前李家不過是一個文州的大地主,後來女兒嫁給了安指揮,靠了安指揮的幫襯,李家的糧食可以高價賣給昭武軍,李家才慢慢的發展了起來。而王安華的哥哥王定華就在昭武軍服役。

這天王占山夫妻兩個又早早的出去了,王安華一個人練完“六藝三技”,看著天下著毛毛雨,就沒出去到別人家裏幫忙劈柴,在家裏研究父親王占山交給自己的陷進套子的綁法。現在家家的劈柴火的事情徹底交給了王安華,大家心安理得的享受這個半大的小子的柴火,王安華也沒讓鄰居們等過自己,哪家剩多少柴火,他記得清清楚楚,那家柴火快用到一半了,他就過去劈的滿滿的,碼的整整齊齊的,所以家家的柴火堆幾乎都是滿滿的。但是村裏的人也沒虧著他,大夥知道他能吃,有時候他來家裏劈柴,通常都會吃到的飽飽。雖然不是什麼太好的飯,但是王安華來這個世上從來沒挨過餓。還有通過這一年的劈柴,王安華現在劈柴的技術真的隻能用精湛來形容了。他可以把一根筷子一樣粗細的樹枝用斧子輕輕鬆鬆從正中間劈開,也可以一下就把晚粗的樹幹劈開,就是出去砍樹,也是幾斧頭可以放翻一顆碗口粗的樹。王安華現在劈柴的功夫,連王占山都稱讚過。這回隻見王安華又輕輕鬆鬆把一個筷子從中間劈開了,他自己滿意的笑了笑,心裏想自己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正在這時王占山和任氏卻回來了,兩個人的喜悅溢於言表。任氏笑嘻嘻的給王安華說了一番。原來任氏看王安華老往劉大夫家跑,又覺得劉家的女娃娃長的真不錯。考慮到王安華也年齡不小了,所以找了個媒人去提親了。今天這個媒人傳來消息,劉大夫收了禮。就等王占山兩口子過去定親了。媒人高高興興的去他們家的地裏報喜,兩口子高興,就早早的回來了。一回來王占山就從房裏拿出三串錢,又從房後取下一大塊臘肉交給了任氏,讓任氏給媒人送去。

這個事情太過於突然,倒不是自己不接受,隻是自己才14歲不到,而那個劉雨菲好像也才11歲多一點吧.這麼小就結婚對他來說還真有點說不出來的感覺。雖然知道過門還要幾年,但是他心裏還是怪怪的,不知道是害羞還是什麼的。明明自己前世已經連小孩都有了,怎麼這麼個事情還有點不好意思?難道是自己剛剛進入青春期,因為內分泌過剩的原因?王占山平時雖然開明,但是這個事情竟然問都不問一下王安華就這麼決定了,看樣子古人的一些思想和習慣自己還是沒有適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