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橙熱線
樂活
作者:西橙
█我一個親戚的孩子隻有七八歲,在學鋼琴,每周固定時間學習。我聽過幾次,覺得他彈的時候沒有想象中的指尖翻飛、節奏輕盈,反而像種稻米,在琴鍵上一戳一戳的,滿臉寫著不耐煩。和親戚聊天,他們說不會讓孩子去考級或者靠這個吃飯,就是個興趣。說完我就覺得很有趣,這種興趣在孩子身上完全沒有體現,更像是一種負擔,他根本就不喜歡。所以這說法不是自相矛盾嗎?
西橙回複:即使對彈鋼琴有天賦的孩子,在他們幼年被家長逼迫練習的時候,也很少會如你想象的那樣興高采烈、指尖翻飛、節奏輕盈。無拘無束地玩耍才是絕大多數孩子最感興趣的,而不是被任何一種規範束縛住,尤其是枯燥的、重複性的技能的訓練。一首曲子,幾十遍、上百遍地彈來彈去,對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其殘酷程度可想而知,又怎能指望他流露出所謂的“興趣”呢?我們傾向於讓一個人向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努力,認為那樣才能事半功倍、得其所哉,但是當一個孩子看起來沒有在哪一方麵有非常明顯的天賦時,通常家長就會幫他選擇一個“興趣”,使他看起來不是那麼一無是處,至少有一技傍身的樣子。如此,家長們才有安全感。歸根結底,鋼琴的旋律,是家長們借助孩子之手彈給自己聽的,這還看不出來嗎?無論好聽與否,在家長們的觀念裏,他們覺得踏實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是否有興趣,誰在乎啊!
█因為個子高,我被安排坐在教室的倒數第二排,周圍除了我,都是男生。都是男生倒沒什麼,問題是,這幫男生有個共同的愛好——談論國際形勢。他們尤其對日本深惡痛絕,剛才還在說,如果中日爆發戰爭,他們一定放棄學業上前線,似乎為國捐軀也在所不惜。西橙,你怎麼看?
西橙回複:這幫熱血少年中,肯定沒有學霸吧!
█ 我的一個朋友由於一些原因一直沒有到社會上找工作,現今麵對生活的壓力她打算重新踏入社會,但突然發覺自己與社會脫節了,甚至產生了一種恐懼的情緒。西橙,你能給她一些建議嗎?
西橙回複:如今的網絡通信多麼發達,你拿著一部智能手機玩幾分鍾就能知道哪兒不太平了、哪兒推出新政策了、娛樂圈裏誰離婚了、誰又生二胎了……想與社會脫節都難。隻要肚子裏八卦段子足夠,你就能順利跟人聊天,聊得好了,再加上專業方麵的一些自我學習,融入社會很容易啊,有什麼可恐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