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謀定西南境(3 / 3)

白崇禧就是在這樣艱難困苦的局麵下接到李宗仁的電話的。當他得知南寧城已經成為解放軍的囊中之物,桂係的諸多大佬已經成了人家的階下囚時,忍不住仰天長歎,淚流滿麵。白崇禧將自己關在指揮部的內間,一個人獨自呆了整整半天一夜。

到了第二天早晨,白崇禧出現在了作戰室,整個人看上去如同老了幾歲。他沒有伸手接參謀長遞來的這一天來各地的戰報。而是對著作戰室的人輕聲說道:“戰爭結束了……”

隨即,白崇禧讓作戰參謀們給參戰各部隊下令,全麵停止抵抗,撤離交戰區域。

並且立刻派人和解放軍取得聯係,接受解放軍的整編。三月二日下午,整個廣西交戰前線全部停火,廣西戰役全麵結束。解放軍南征兵團在付出了死傷六萬多人的代價後,順利占領了廣西全境。

中央當即任命兼任聶榮臻為廣西省省長,李忠仁為廣西省副省長。白崇禧調任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

到了這時,人們才明白,原來解放軍從正麵進攻的三路大軍,從一開始,就是作為佯攻部隊,用來不斷地吸引桂軍的注意力。通過正麵攻擊持續對對桂軍施加強大的壓力,迫使桂軍不斷地從後方不停地抽調兵力。

等到南寧周邊的兵力被抽調一空,後方兵力極其空虛的時候,再由第一集團軍第一一師和第一四師這兩把利劍向桂軍刺出封喉一劍。一舉將桂軍擊潰。

因為當時關於整個廣西戰役的策劃和指揮,沒有留下詳細的文件。這段曆史也成了後世軍史學家和軍迷們爭論的話題。

有一派認為,廣西戰役三路攻擊,打得堂堂正正,氣勢宏偉,最後一劍不過是在大局已定時的錦上添花之作。因此此役,定然是林帥這樣沉穩老辣的軍事家謀劃決斷的。他們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林帥是當時的前敵委員會書記,全麵負責廣西戰役的指揮。

而另一派軍迷們這對這種說法不屑一顧,他們認為,廣西戰役從戰役一開始就顯得如同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解放軍決策層明知道桂軍最多可以調動五十萬人以上的部隊參戰,而且桂軍向來作戰勇猛彪悍,狡猾多端。

在此情況下,隻是調集第一野戰軍和第二集團軍四十萬兵力參戰。而沒有調動當時明顯處於機動情況下的第二野戰軍參戰。甚至第二野戰軍作為二線部隊做戰略預備隊的命令都沒有下達。而且在戰役最緊張的時候,也沒有考慮第二野戰軍參戰的方案,實在是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所有這一切,隻能說明,廣西會戰開始前,解放軍已經智珠在握,算無遺策,將戰役的進程推演的清清楚楚了。

所以,林帥指揮的三路大軍從一開始就是佯攻作戰,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配合第一集團軍的偷襲行動。而特戰大隊和第一一師、第一四師的行動,明顯具有尋波在指揮大軍進行國內戰役時的典型指揮風格。

如天外飛仙一般的飄逸輕靈,每戰必以自己最小的代價換取敵人最小的傷亡,同時獲得最大捕獲。使得部隊每打一次戰役,就會變得強悍幾分。

而這派軍軍迷們最大的佐證就是,當尋波於十月底從寧夏固原返回重慶時,就未卜先知地帶回了第十四師。後來又於十二月中旬指揮正在西北作戰的尋波手下最為得力的第一一師主力部隊,來個四千多裏路的大行軍。在一個多月時間內,趕到了黔南前線。

而此時,林帥還正在成都地區進行第一野戰軍的整編工作呢,哪裏可能精心謀劃這驚天大陰謀呢。雙方軍迷們爭執不下,倒使得這段曆史成了後世最熱門的話題。

當然,當前的真正指揮作戰的人,可不會顧得上後世軍迷們的爭論。對他們來說,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戰役的最大的勝利,才是最關鍵的,其他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