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萬果皆有因(1 / 2)

“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土人頓頓食署芋,薦以薰鼠燒蝙蝠。舊聞蜜唧嚐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十年京國厭肥羜,日日烝花壓紅玉。従來此腹負將軍,今者固宜安脫粟。(俗諺雲:大將軍食飽捫腹而歎曰:我不負汝。左右曰:將軍固不負此腹,此腹負將軍,未嚐出少智慮也。)人言天下無正味,蝍蛆未遽賢麋鹿。海康別駕複何為,帽寬帶落驚僮仆。相看會作兩臞仙,還鄉定可騎黃鵠。”作這首詞的正是北宋大文豪蘇軾,號東坡居士。蘇東坡既是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更以一位善於烹飪的美食家。雖然一生仕途坎坷,誌向難就,可是在美食方麵卻另立山峰,其烹飪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等美食至今廣為流傳。此時被貶離京,別無他念,隻是恐怕無緣京中美食,實在人生一大憾事,感歎之餘,想起一樁舊事。

夏日炎炎,陽光正烈。老農顯是有些累了,坐在路邊陰涼處,點上一鍋煙袋,煙袋嘴放在嘴裏使勁吧嗒,然後嘴中徐徐吐出青煙。老農不時環顧著自己的稻田,心裏想著今年定是個好年頭,要是年底價錢好,還能給閨女做身新衣服,嘴角不禁上翹。

“嗒、嗒、嗒”不遠處傳來馬蹄之聲,一人背著口黑鍋騎著快馬從老農身旁掠過,老農一驚,本想看看這人作何摸樣,但是這馬腳程太快,還未來的急看清,就已遠去。隻鬧的塵土飛揚,老農忙用手擋住口鼻,待塵土落定,緩緩站起身來,嘴上嘟嘟囔囔,連抽鍋煙心情都沒有了,徑直向自家稻田走去。

這騎馬飛馳之人正是當今孔府菜泰鬥孔昭群的四弟子華子期,年方三十四,卻已得師傅真傳,刀工精美,善於五味,深受食客們的喜愛,現為師傅打理江寧府中的一處酒樓。更難得的是又為人十分善良醇厚,但凡有饑魂落魄之人在酒樓乞討,都會慷慨贈食。今年年初酒樓打烊之後,夥計發現一人躺在在自己的酒樓側簷下,趕緊告訴華子期,實時天寒地凍,華子期見這人衣衫更是單薄,心下不忍,便將這人扶店中,重新點起灶火做了一鍋熱粥。這人也不客氣,“呼嚕呼嚕”一口氣吃下五大碗。慢慢放下筷子,眼睛直直的看著華子期,也不說話。華子期以為這人還未吃飽,回到內廚又盛了一碗出來。

可是卻發現這人已不在店裏,桌上放著一頂黑鍋,還有一個紙條。華子期難免有些驚奇,拿起紙條,見紙條留下字跡“君之好義,或感恩存。寒玨相抵,望君珍重”。華子期不禁一笑,這人真是礙於麵子,自己本來也沒打算從他那裏所得什麼,一頂黑鍋怎值我為他做的一鍋驅寒暖胃粥?當下也不以為意,將黑鍋交與夥計,吩咐夥計再看見那人,就將黑鍋還予他畢竟是人家吃飯的傢夥。幾個與過去了,卻一直沒人來取,便一直扔在後廚的角落。

一個月前,食客甚多,後廚內燒水的灶具都不夠了,小夥計便將這口黑鍋刷淨,倒滿水燒了起來,大火燒了半個時辰,卻遲遲不見水沸,小夥計甚是奇怪,卻發現清水已變成一鍋冰。嚇了一大跳,還以為是見了鬼,趕緊把這件事告訴了華子期,華子期卻一點不相信,匆忙來到後廚,事情卻如小夥計所說。將冰取出,仔細觀瞧,發現這口鍋非金非鐵,暗暗稱奇。心想一到夏天冰水難求,這口黑鍋卻能達到奇效,對於庖廚而言,這可真是一件奇寶,心下感激那位留鍋之人。心想正可作為師傅的賀壽之禮。

下月初八便是師傅七十大壽,想想還剩半月左右,華子期便開始安排好了酒樓中的一切事物,便急急向濟南奔去。天色漸晚,便在一家客棧匆匆住下。洗漱過吧,準備上床就寢忽聽隔壁傳來哭泣之聲,他少年心性,便側耳傾聽。

“老頭子,這孩兒最近的厭食之症恐怕又重了,什麼也吃不了幾口,這可如何是好?”一婦人邊哭邊說道。

“唉,我又有什麼法子,京師有名的大夫,咱們都請了個遍,可都瞧不出個緣由來,要不然咱們也不至於拋家舍業的領著這孩子到處求醫。”男子不住的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