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這個字,在不同人眼中,有著不同的看法。不信的唯物主義者,談鬼不屑一顧,老是用蔑視的眼光,譏笑著唯心主義者。而信鬼神之說的人,則從來都抱著敬畏之心,生怕惹惱了這群“祖宗”,更有甚者談鬼色變,不敢多言。
在華夏曆史長河中,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時期,就出了這麼一個“學派”…鬼家!(即鬼學家)
據《漢書?藝文誌》記載,諸子百家記錄在冊,共189家,著作4000餘篇。而後世之朝的《隋書》《四庫全書總目》記載諸子何止過百,實則千餘之爾。如今廣為世人流傳的,也就那幾十家。
鬼家和著名的道家、儒家、墨家等等相比,影響力若是望其肩項,那從古至今也就不會有人不知道鬼家之名了。歸根結底,在封建統治階級下,任何學派皆淪為其統治工具,若不能為之所用,自然也就消逝在時光之中。雖說鬼家無名,普通人對這個學派幾乎是一無所知,但是鬼家文化的一部分,卻在民間源遠流長,形成了民間獨有的鬼文化。
在鬼家逐漸被忘卻之時,1928年的一場軍閥盜墓事件,將鬼家一部著作重見天日!
………
1928年夏季的一個夜晚…
“嘰嘰嘰~~~”夏季的夜裏,知了不厭其煩地叫喊著,一棵殘敗的鬆樹下,幾個身著破舊軍服的人圍坐在一起,旁邊點了個枯枝幹葉搭攏起來的小火篝。橘紅色的火光映襯著幾張枯瘦的麵容,顯得有些詭異。
“葉團長,這兄弟們都挖了兩天一夜了,今夜要是還挖不到門兒,那該咋辦啊?”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朝一個精瘦的青年問道,臉上充滿了焦急的神色。
“再等等…看上邊怎麼說。”精瘦的青年盤坐在地上,用衣角擦拭著手裏烏黑的匕首。
這名精瘦的青年名叫葉均鴻,屬原奉係軍閥,現為國民軍旗下一支雜牌軍的團長。由於是非正規軍,他們的糧餉被上頭克扣,已經整整半年沒有發過糧餉,軍中士氣低落,隨時都有嘩變的可能。於是葉均鴻的上司孫殿英就派他們軍的士兵,趕走了遵化縣東陵附近老百姓和旗人,進行起了實為盜陵的一場假軍事演習。
“俺說老葉,孫老殿、韓大腿這幾個孫子讓我們盜老祖宗的墳,膽子也是夠肥的啊,這可是要遭報應的啊!”一個絡腮胡男人,上身赤膊從地上的盜洞裏鑽了出來,丟下一把破舊的兵工鏟,朝葉均鴻抱怨道。
“人家姓愛新覺羅…我說老曹,你這家夥祖宗認得夠快啊…你特娘的怎麼不學張勳那孫子,把辮子給繼續續起來呢。”
“好好好,俺識字沒你多,俺說不過你…但是天兒這麼熱,俺連裏已經有五個弟兄發痧(即中暑)了,繼續這樣下去,墳還沒挖,兄弟們都得交代在這兒!”絡腮胡的老曹一屁股坐在地上,恨恨地歎了口氣兒,他朝正在擦拭匕首的葉均鴻看了看,礙於職位低下,也沒繼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