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潛藏在東海的凶獸副本(2 / 2)

遠古凶獸副本:有四層,每一層擁有一個大boss,實力超強,若是單一的玩家,或者一些小型的團體,就算是接到了任務,也是進不去的。

1.饕餮: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麵,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鴞,是食人。"(麅鴞者即是指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麵,目在腋下,食人。"又雲:"西南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性很惡,好息,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強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饕餮。"《呂氏春秋?先識覽》有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殷周時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腦袋猙獰,雙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雙彎曲的獸角或足,其彎曲的方向似無定製,或內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張,利齒如鋸,嘴略彎曲內勾,或嘴巴緊鎖。則作正麵盤踞狀,身軀拱起,頭著地或水雲氣,兩邊有一對利爪,象狗爪或虎爪。兩側有一對肉翅,形如耳朵。

2. 窮奇:

《山海經?北山經》有雲:"又西二百六十裏,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山海經?海內北經》中有一句話描寫窮奇:"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披發。"好恐怖……《神異經》雲:"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

另外一種說法說窮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高誘注曰:"窮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兩龍,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島上全身火紅,狀如牛的怪獸就是窮奇(身上有五色石南葉哦)。

後來"窮奇"用來比喻背信棄義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雲:"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3.檮杌

詞典中解釋:"古代傳說中的猛獸,借指凶惡的人。"

檮杌是民間流傳較廣的一種洪荒異獸,《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麵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很,一名難訓。"這是關於獸名的說法,另有一說是神名,《國語?周語上》:"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另外有一本戰國時的書名叫《檮杌》是專門記載楚史的史書。

還有關於人的說法,即以檮杌況鯀。鯀,禹父。《史記?五帝本紀》道:"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謂鯀為顓頊氏之後。孟子有雲:"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殺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誅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可見,這裏麵於其他三獸並列的鯀即為檮杌。

4.渾沌

渾沌,即渾敦。《神異經?西荒經》:"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兩目不見,兩耳而不聞,有腹而無髒,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人有凶德而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正義》據此以為驩兜性情似此怪獸,故號之渾沌。

關於渾沌最早的說法應該是"渾沌開竅":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名叫渾沌。倏和忽經常到渾沌那裏聚會,渾沌待他們很好。倏和忽商量怎樣報答渾沌的友情,他們說:"人們都有眼、耳、鼻、口七竅,用來看、聽、吃、呼吸,唯獨渾沌什麼也沒有,我們就試著為他鑿開七竅吧。"於是他們就為渾沌鑿七竅,一天鑿成一竅,鑿到第七天 ,七竅全鑿通時,渾沌就死了。

每一層一個守護凶獸,其中,還有無數遠古戰魂士兵,第一層,遠古級別三階精銳士兵;第二層,遠古級別五階精銳士兵;第三層,遠古級別七階精銳士兵;第四層,遠古級別九階精銳士兵。(副本難度,a級)

書桌上,陳凡點了點頭,關掉了官網的頁麵,拿出公會的花名冊,在上麵找了幾個比較靠前的名字,畫了一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