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廣陵散絕(1 / 3)

現在韓壽親自出馬勸說羊徽瑜,讓羊徽瑜勸說羊祜另外站隊。韓壽又來了,羊徽瑜聽聞韓壽來了很是激動,他看著成熟俊朗的韓壽笑中帶淚。韓壽微微一笑說:“攸兒大了,不敢來看您!”羊徽瑜明白,點點頭說:“尊夫人和子女可好?”韓壽說:“都好!”二人進了屋。沒有外人,韓壽直接說:“讓你弟弟為司馬炎效力吧,我也決定為他效力了!”羊徽瑜一怔,看著韓壽說:“那攸兒呢?誰不知道他才華過人!”韓壽說:“天下是司馬家的天下,不是咱們的天下。你忘了大將軍司馬師是怎麼死的嗎?若攸兒與司馬炎爭位失敗,將來不但性命危險,就連你們羊家的人也脫不了幹係!此時讓攸兒退出爭位,司馬炎心存感激,將來必厚封於他,您也可以母憑子貴了,何必再冒這個風險呢!”

羊徽瑜一想也對,自己沒有子女,過繼司馬攸本就是為了保住自己和娘家人的性命,何必較真為司馬攸爭皇位呢?再說又不是自己親生的。何況司馬攸當了皇帝,自己頂多過過太後的癮,也得不到什麼權力。若是爭位失敗,自己父母兄弟都要被滅族的,何苦呢!不是親生的就不一樣,做起事來要顧慮很多,羊徽瑜決意讓司馬攸當個王爺就行了,自己和娘家人平安富貴也就滿足了。

羊徽瑜一口答應了韓壽,二人又到臥室裏廝磨了一會,隨後韓壽走了。羊徽瑜叫來司馬攸,對他曉以利害,讓他放棄爭位想法。司馬攸何等聰明,他知道事情肯定出了變故,立刻向繼母表示不再爭位。羊祜回來後羊徽瑜也對他勸說一番,羊祜一開始不同意,後來聽說司馬攸也答應了,又見羊徽瑜暗示為司馬師報仇等語,他心裏有數了。羊祜從此也倒向了司馬炎陣營,他和胡奮一樣,是為姐夫司馬師報仇而來。

鹹熙二年秋天,司馬昭正式唆使百官上表,要求大魏皇帝曹奐“法堯禪舜”。曹奐對此早有心理準備,立刻下詔:“魏室衰微,綱常不繼,天意歸晉。朕理當順應天心民意,禪位於晉王司馬昭……”。司馬昭按例進行推辭,隨後百官“勸進”。因為阮籍已經死了,他寫的《勸進表》不能再用了,隻好找個活著的人寫個《勸進表》,代表百官“勸進”了。這個任務落在了山濤頭上,山濤嗖嗖寫了千字的《勸進表》,無非說些“為天下蒼生黎民,為儒家綱常道統等,晉王不可推辭,理當受萬民所請”之語。司馬昭接下來又推辭,皇帝再下詔,百官再“勸進”,就這樣上演了三次之後,司馬昭不能再推辭了,因為事不過三。最後司馬昭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勉強”擔任皇帝,禪位大典定在九月六日舉行。

聶國士得知這個消息後很是興奮,立刻去見山濤。山濤把他請入內室,二人密語一番。這天是九月一日,司馬昭問群臣:“我父生前最愛司馬攸,說這個孫子將來定能光宗耀祖,我想改立攸兒為世子,諸公以為如何?”眾人都不吭聲。司馬昭先問賈充:“公閭,你以為如何?”要是放到以前賈充會毫不猶豫地說立司馬攸,如今他另一個女兒嫁給了司馬炎的兒子,不管這兩家誰當皇帝都一樣。於是賈充決定保持中立,他忙說:“此乃晉王家事,臣不宜幹預!”

司馬昭又問張華,張華意味深長地說:“晉王您的天下是令尊打下來的,令尊何其睿智,若不聽先王的話,恐怕將來國祚不安啊!”司馬昭點點頭,裴秀忙說:“司馬炎是長子,不能廢長立幼!”張華說:“立賢不立長,帝王要明斷睿達,怎能以長幼分好壞?當年周太王因為喜愛孫子姬昌,沒有立長子泰伯,而是立了姬昌之父季曆。季曆不是長子,可仍然繼位,光大周室,至季曆死後傳位於姬昌,是為周文王。周文王姬昌賢德,開周朝八百年國運,後人皆讚周太王有遠見。今日宣王好比周太王,晉王您好比季曆,而司馬攸就是開周八百年的姬昌啊!當年季曆遵照父命傳位於姬昌,您為何不效法古人遵照父命傳位於司馬攸呢?”

張華一席話說得司馬昭大喜,想想確實如此。自己的兒子司馬炎雖是長子,但才能和品行都比不上司馬攸,最重要的一點是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是個白癡,而司馬攸最小的兒子司馬冏卻非常聰明。這樣一對比,司馬攸遠勝司馬炎,司馬冏遠勝白癡的司馬衷。這第二代和第三代司馬攸都勝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司馬昭主意已定,堅決地說道:“孤決定聽從父命,效法周太王立賢不立長,改立司馬攸為世子,取代司馬炎。”山濤一聽大驚,忙說:“晉王殿下,廢長立幼恐怕不祥!”司馬昭說:“我意已決!”裴秀說:“即使如此也應該等舉行完禪位大典之後再行廢立!”張華反對說:“晉王登基那天就應該宣布,如今的王世子是大魏皇帝冊封的,到時您另行冊封是符合禮法的,畢竟王世子不是皇太子!也就是說司馬炎是可以繼承王位的,但不能繼承皇位,因為他沒有當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