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1 / 1)

此文闡述的是唐朝初年,李世民流落民間的孫女李易姝戀上鹽店縣令之子湯榮華。為製止易姝重蹈覆轍自己當年悲痛,易姝的幹祖父要求其留在自己所創的道觀修心。後經過多次請求,便下山與榮華會麵,徒弟不解為何不讓有情人成眷屬,卻又讓其下山圓夢。易姝的幹祖父(隋朝太子)於是乎講了自己過去痛苦的經曆,他是怎樣從一段一段的波折中領悟到了那幾乎被毀屍滅跡的真情,而世人所謂的真情最終給人帶來的是痛苦不堪而又不願遺忘的回憶。

忘心,就是忘記此時此刻的我,而體現出本來的我。“我”本是可以免去這些傷痛而領悟到的,如果“我”能在萌芽之時便已看透,則可免除親身經曆的內心痛楚。可是,有時“我們”又必須親身經曆和體會,才能明白情隻是一種執念,一種糾結。愛不應當隻是男女之愛,也是責任之愛。

楊暕的愛,就是成全老李和小晶,創造一個新的安穩的國度,追求一個真正的灑脫和自由。

老李的愛,就是我心中有你就夠了,你不必心中有我。我們在一起就是責任,我為了大唐盛世娶你,你也為了給所有人一個結局而嫁給我。

道,就是一個結果。為了這個結果,可以犧牲一切,因為這個結果就是責任。

忘心篇就是講述隋末太子在經曆情與責任的取舍後,選擇了責任,而後修身悟道,超脫於自然,領悟得到是愛,失去也是愛。若注定失去,又何苦去經曆?

其實無論哪朝哪代,人們不缺乏真摯的情感,而缺乏對責任的重視。每一個人的“道”不同,即是責任不同。現代青年男女則更無需多言,連真摯的情感都將毀滅,還何談責任?

你們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剛才說放棄感情選擇責任,而又說沒有真摯的情感又何談責任?

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我們總以為我們活的自在別人的事與我們無關,別人怎麼樣那是別人的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都與周圍所有的一切都存在著必然的聯係,隻是我們平常不注意這些聯係。我們不注意,不是因為它們不存在,而是因為我們不停的為自己的欲望掙紮,忽略了它們的存在,其實它們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我們每個人存在於此,並非偶然。將眼光放逐於宇宙蒼窘,你可以發現你的存在影響著你周圍的一切,萬物因你而改變。而你也因萬物而改變,這就是萬物相生相克。

事實上,責任也無非於此。當這樣的規律和循環突然不均衡時,我們的責任也無非是使之均衡。

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很簡單。也就是追求一個自然,這個在太子道士身上慢慢體現出來。太子本來生性隨意,武術不濟,但在漫漫旅途中漸漸入道,性格和武功也漸漸飄忽於自然,最後他的責任就變成了教化世人,使之不再受傷情之苦。在之後的“湯李戀”篇則更為複雜,它描述了人之情感可能並非專屬一人,但卻好比人生從戀愛到成家一樣,最終都將走向責任。

看起來真的很殘酷,但卻是最偉大的。這個世界就是需要以個人的犧牲成全大局,如此世界得以平衡。

------題外話------

每個人都以自己為重,切記你是世界的一個,你與世界相互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