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老師現如今,對這個差點就失去了的寶貝兒子,溺愛的不得了。一想到家裏已經有了他姐一個大學生,爹媽夠有麵子了。這小子,從小又愛犯渾,雖然現在好像懂事了一點。不過嘛,去部隊熬熬筋骨,穩穩性子,也是挺好的事。她隻是舍不得小兒子,後遺症才剛剛好,又要到部隊那麼艱苦的地方去,想想就心疼。
老爹孟峰是個能闖風浪、闖過風浪,還在風浪中的人物。他一聽說自己的兒子也要當兵,一百個讚成。不過孩子今年隻有十七歲,孟峰就出麵,托了托老戰友的關係。等到政審體檢合格以後,直接就把孩子送到了,自己最終退役時的部隊——魔都警備區警備團。
在新中國的曆史上,有那麼幾支為數不多的特殊的部隊,他們的番號,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解放以前那兩支,人盡皆知的抗倭大軍,咱就不用提了。就說建國以後,比如八三四一部隊,三十八軍,還有很多小童鞋們信以為真的,狼牙特種大隊,老A啥的。
魔都警備區警備團,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威武之師,他是著名的“南京路上好八連”所在的英雄集體。
該連自1949年6月,進駐上海的南京路執勤。麵對刮民黨反動殘餘“腐蝕拉攏,加上破壞暗殺”的陰謀,八連戰士們,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鬥爭,錘煉出了“拒腐蝕,永不沾”的堅定意誌。
八連的事跡,後來被劇作家們改編成了話劇、電影,最後正式定名為《霓虹燈下的哨兵》,從此廣為人知。國家三代領導人一直強調的“兩個務必”,就是以八連作為一麵旗幟的。
一九六三年,共和朝先主席看到了好八連的事跡報告,深受鼓舞。在當年建軍節來臨前夕,他揮筆寫下了著名的《八連頌》,其中有名句雲: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1990年11月,孟星魂成為光榮的人民解放軍的普通一兵。他第一次離家遠行,來到了與罌國的輪蹲、倭國的東痙、米粒尖合種國的扭腰,並稱為四大魔城的,中國第一大城市—魔都。
孟星魂被分到了新兵連五班,班長鄒一鳴,天津人。同班一共十人,其中還有一個東北老鄉,老家沈陽的,叫林晨。今年十九歲,和他是自來熟。剩下的同班戰友,都來自其他不同的五個省。
鄒一鳴剛一見到孟星魂,就感歎了一句:“瞅你這小模樣長的,就是咱老爺們看著,也都覺得俊啊。來當兵做嘛,你該去演電影。”他倒是一個影迷。
全班戰士對這個老小也挺照顧,大家都比他要大上三兩歲。
十個新兵加個老班長,倒是有七個抽煙的。孟星魂沒有煙癮,也就是在家放鞭炮的時候,試著抽過幾次。這小子也知道,集體生活首重合群,個人行動,是要和大部隊,保持一致的。孟星魂偶爾也會吸上兩支,尤其是訓練回來,特別疲憊的時候。孟星魂家裏不算窮,一有機會,就偷偷溜出去,到小賣部買上一條“大前門”香煙,回來給哥哥們分分。
新兵連的訓練,當然不會是玩鬧,這是要把一幫老百姓、愣頭青,改造成一名合格軍人的痛苦曆程。每天都要站軍姿、齊步走、負重跑、值哨崗,把上百號新兵們,折騰得夠嗆。
苦中作樂的是,新兵連裏歲數最小的孟星魂,每天都能用一堆,大家聞所未聞的新鮮段子,和動聽歌曲,為戰友們化解煩悶,博君一粲。大家對這個小老弟,也越來越佩服,越來越喜愛,不少人都和他結下了交情。
“小孟小孟,熄燈前再講一個吧!”林晨勾肩搭背、死皮賴臉地求著孟星魂,同班的哥幾個也期待著。
孟星魂最近講多了小段子,肚子裏實在是快沒貨了。丫的,每天說十幾個笑話,你它麼的拿我當超人哪!
不講也不行,他沒好氣地出聲問道:“哥幾個,知道米國軍隊有二十二條軍規嗎?”
大夥都說:“沒聽過。”林晨裝傻充愣:“米國?米國在哪兒啊?”全班一頓哄,都催著孟星魂趕緊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