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富貴在出身(1 / 2)

五月初五端午節,春日風光正好,到處都是鶯啼燕舞柳絮飛花,柔美的春意如同一雙無處不在的溫柔大手,將世間一切的傷痛和磨難撫平。

平息了兩國爭端後的襄陽城內外都是一片熱鬧景象,將數月前的傷痛深埋心底後,任勞任怨的百姓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將各色各樣的農家土產堆滿了城內城外的一個個集市。

襄陽城中已經休養多日後恢複如初的李建,終於可以從囚牢一般的後院出來參加一次熱鬧的酒宴了。這是魏濤特意為慶賀李建加官進爵、身體康複所設的酒宴,憑著魏家的聲望和李建如今的風頭,自然是滿城權貴聞風而動,魏家富麗堂皇的宴客大殿一時間賓客盈門。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麟之趾》是詩經*風篇中專為讚揚公候子弟的一首詩歌,而在魏府的酒宴上特意令歌舞伎們吟唱此歌,自然是為了慶賀表少爺李建的升遷之喜了。

前些日子,朝廷恩使抵達襄陽。由翰林院承旨孔傑大學士對襄陽禁軍統製吳典、襄陽知府曹仕賢以及原本在官場上藉藉無名的李建宣讀了朝廷恩旨。

因為有傷在身,李建的恩旨是由魏家代為受領的。不過孔傑大學士自然不會在這種小事上對如今聲名高漲,風頭正勁的年輕小輩找什麼麻煩,反而是以朝廷的名義親身到魏府後院對臥榻休養的李建進行了一番褒獎和撫慰。自此之後,雖然還沒有到任,可是李建已經從軍中最低級別的都頭,搖身一變成為了正七品的飛虎軍指揮使,在名義上已經成了謝英和耿鵬二人的上官了。

絲竹弦樂聲裏,襄陽魏府之中數位姿色出眾的舞伎正在宴客大殿之中輕歌曼舞。雖然翻來覆去隻是那幾句簡單的歌詞,可是少女們用婉轉妖嬈的歌喉在抑揚頓挫之中卻將這一首《麟之趾》唱的聽者陶然!

平日裏訓練有素的婢女家仆們川流不息的將一道道從天南海北搜羅來的珍稀佳肴和醇香美酒不停的送到每一張案幾上。

燕窩熊掌、象撥海參、鹿茸鹿脯、蛇膽蛇羹、雁翅雀舌,清蒸的羊羔、乳鴿、花鴨、湖蟹,諸多美味即便是城內的眾多豪門權貴們也是尋常難得一嚐。在酒宴中一邊大快朵頤,一邊不禁暗歎這魏家確實是非比尋常的富貴權勢。

熱鬧喧囂的酒宴過後,出身顯赫年少英俊的李建也立刻成為了襄陽城內諸多權貴們熱議的話題,不少人家甚至迫不及待的將家中珍藏於內閣如花似玉的女兒為籌碼,開始嚐試著想與李建聯姻。不過這種事,沒有荊南製置使大人的首肯,魏濤和魏夫人卻都做不得主,隻好一一婉拒。隻是這麼一來,卻是讓李建莫名其妙的成為了許多名門世家內深閨少女們暗中記恨的對象。

身體已經康複,升遷後還沒有回飛虎軍報到的李建也準備與母親一道回返荊南了。不過在走之前,李建還是特意與謝英和耿鵬、陳寧一道前往峪山,去再看一看那幾個月前曾浴血拚殺的地方。

因為在襄陽附近真正有山有水的地方實在是太少,加之峪山周邊無數的上等肥沃良田,在邊境安定後魏家還是很快就派出了大量人手開始修複峪山莊園。

所以當李健一行人再次來到峪山莊園的大門外時,除了剛剛粉飾一新的莊園外牆和莊園內諸多重新翻修的建築外,幾個月前的血戰痕跡已經找不到一絲一毫了。

要說與前次李建來到峪山最大的不同,反而是在李建自己身上。上一次除了家族身份外,李建隻不過是飛虎軍中一個無職無權的掛名都頭,其實與普通新卒並沒有什麼太大不同。可是如今,當再一次來到峪山莊園時,李建已經是高居七品官身正式在兵部記檔頒印的的朝廷武將了。

這一次出行,除了耿鵬和謝英這兩位老上司外,襄陽魏家的護衛家仆侍女,外加新升任都虞候的陳寧率領著襄陽禁軍隨行護送的百名兵卒,隻是為了李建想緬懷一下故地的念頭,卻一下子就讓整整數百人鞍前馬後的忙碌不休。本就出身高貴的李建在得到朝廷正式官職加身後,在旁人眼中也真正從一位紈絝公子成為了一位登上台麵手中有了一些實權的權貴了。

而浩蕩的隊伍抵達莊園時,主持莊園修複工程的原峪山莊園管事魏順,也早就聞訊率領著莊園上下各色人等數百人在莊園大門外恭敬萬分的排好了黑壓壓一片的迎接陣式。

經過了數月前的生死洗禮和如今的身份變幻,李建不自覺的也變的沉穩了許多。而這種沉穩,在外人眼中就不由自主的成為了一種神秘莫測的官威,使得莊園內外的人們越發變的恭敬拘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