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隨父進京(1 / 2)

明朝末年,皇帝昏庸無能,置朝庭於不顧,整日裏隻知道研究長生不老之術。朝堂上更是宦官當道,把持朝政。為了斂財,甚至於有錢便能買個官職,各地民不了生,百姓們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然朝庭開設的三年一次的科舉更是形同虛設。但對於每一個寒窗苦讀的士子來說,若能夠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取得一官半職,不但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從此可以踏上仕途之路,前途和錢途更是一片光明。

在離京城不遠的一家客棧內。

“相公,早點歇著吧,明日還得繼續趕路呢!”

“青兒,孩子們都睡下了嗎?”

“嗯,芸兒和豪兒一早吃過晚飯就睡下了,許是走了這麼多天的路,早就累了。”

“唉,都怪我這個當爹的不好,百無一用是書生,寒窗苦讀十幾載,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全靠你一個人操持家務,照顧兩個孩子,才讓我沒有了後顧之憂。你原來也是個衣食無憂的小姐,可自從跟了我,吃沒吃好,穿沒穿好,還得為家計操心。尤其是這兩年,你的身體也不是很好,一想到這些,我的心裏就不是滋味。”

“相公,快別說這些了。雖說這些年來,咱們的日子過的是苦些,可我心裏挺塌實的。再說咱的兩個孩子,哪個不是從小就聰資過人?尤其是芸兒,雖說是個女孩子,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還不都是你這些年的悉心教導嘛。再說豪哥兒,雖說還小,可也比同齡的孩子懂事的多呀!”

“這也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了,青兒,你也快去休息吧,我們明天早點走,興許明晚就能到達京城了,若能早點到的話,我還可以帶著你和孩子們夜遊京城,這兩孩子的心早到京城了,盼了這麼多年,這次能進京,也算幫他們如願以償了。到時這倆孩子又該鬧騰了,現在還是趕緊養精蓄銳的好。我再看會書,寫點文章。”

“好吧,你也別太晚了,這一路你也夠辛苦了,身子要緊”。

次日,京郊的小路上。

我叫袁詩芸,今年十五歲,山東濟南人氏。父親叫袁進忠,是個才華橫溢的讀書人,許是因著父親的緣故,我打小不愛女紅,偏對四書五經、經史子集感興趣。父親不忍剝奪我的愛好,又見我在這方麵還有些天賦,於是不顧母親的阻攔,專門請了師傅來家裏教我。盡管家裏不富裕,但母親見我對此也樂不疲倦,便也不再說什麼。

這是我第一次隨父進京出遠門,因父親通過了今年三月份的會試,成了貢生,要在四月份趕赴京城參加由皇上親自主持的殿試。父親為了讓我們與他共進退,便把我們全家帶在身邊共同陪伴他。談及朝庭的科考,那是一條漫長而刊刻的求索之路,自古至今,多少讀書人都在為科舉功名奮鬥著,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甚至有人為之付出畢生的精力也實現不了這個宏偉的夢想。父親經過多年的苦讀,一級一級的篩選,終於盼到了今天的地步,離成功的彼岸隻有一步之遙了。母親的喜悅不言而喻,我和弟弟也興奮不已,這份興奮不僅包含了對父親科考的期望,更有我們對京城的無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