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等麥米都化成稀稀的糖汁後,才開始熬麥芽糖。一般來說,差不多兩個時辰就可以了。
等中午吃飯後,王嬸去看了鍋裏的東西,鍋內的麥米飯已變成稀稀的湯汁。
王嬸直接在灶膛裏添了一把大火,加入適量的土蜂蜜進去,任由它熬著。熬到差不多半幹稠時,王嬸才把火熄掉。
過了一會,鍋內的糖晾的差不多不燙手時。王嬸開始在案板上搓麥糖,搓成長條狀,外麵還滾上了一層熟麵粉。
飛燕在一旁看的很驚奇,這完全就是古代交易的製糖呀,隻是她沒想到,原來小麥還可以做糖。
她準備摸上一條嚐嚐,可楊氏不讓。說是放在屋外凍上一晚,味道會更好。
看著身旁眼巴巴的三個小妞,飛燕用力吞下了口水。小孩兒都忍得住,自己也能忍住。
等麥糖在外凍了一個晚上,次日一大早,飛燕把麥糖端回屋,迫不及待的拿了一條放在嘴裏。一嚼嘎嘣脆,糖而不膩,味道還不錯。
要說非常好吃倒也說不上,畢竟飛燕上輩子巧克力糖果沒少吃。不過飛燕穿越過來後,很久沒吃過糖,猛的嚐上一塊,覺得味道還行吧。
三個小妞倒是非常喜歡,愛不釋手。飛燕塞給她們幾條,三個娃兒都舍不得吃。咬了一點放進口袋裏,過會兒又拿出來咬上一小口。
飛燕看了很難過,便誇下海口。讓幾個小妞敞開肚皮吃,不夠三嬸在給你們做。
三個小娃謝過飛燕以後,還是舍不得咬大口。她隻能摸摸鼻子作罷。
祭灶神要到晩上開始,王嬸早早的做了晚飯。把灶麵清洗的一塵不染,連鍋也刷的幹幹淨淨。她便拉著飛燕走出灶房,隻留下劉年跟周叔在屋內祭灶神。
以前飛燕不懂為什麼要祭灶神,聽王嬸說了以後才明白。原來祭灶神不光要點燈,還要有麥糖“封”灶神的嘴。這樣灶神到玉皇大帝那兒,隻講主人家的好話。
飛燕問王嬸為啥自己不能在一旁看著。直到王嬸跟她說了以後才明白,原來這裏有習俗,“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女人是不能祭灶神的。
她不服氣的撇撇小嘴,這完全是歧視廣大勞動婦女嘛。同樣是人,男人幹啥都是天經地義。女人幹啥,都有背道德。
過了片刻,劉年才跟周叔出來。叮囑大夥要注意灶麵上的油燈,保持一晩上的亮堂。好照亮灶神回家的路。
飛燕聽的直發愣,這到底是那一初啊。祭灶神還有這麼多講究。她不由的感歎,還是上輩子好啊,不用搞如此繁雜的禮節。
說實話,飛燕上輩子本是個無神論者。穿越到這裏後,看王嬸跟自家漢子,對祭灶神如此的嚴肅。自己也不好多說些什麼,隻能跟著他們一起在心裏祭拜。
飛燕希望灶神在玉皇大帝麵前,多替自家美言上幾句。讓家裏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的度過每一天。
“神”在心中,心誠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