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明星之死談談產後抑鬱症(1 / 2)

從明星之死談談產後抑鬱症

近日香港豔星陳寶蓮疑因產後抑鬱自殺一事成為不少媒體娛樂版的頭條新聞。什麼是產後抑鬱症呢?很多人並不知道。記者為此專門采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科有關專家。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科主任張建平和劉穎琳博士介紹,產後抑鬱屬於產後心理障礙的一種,大體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通常稱為產後心緒不良,女性產後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委屈,並暗自啜泣,過一段時間後會自己恢複,約50%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後會出現這種情況。日本的臨床統計表明,70%的婦女分娩後都會產生悶悶不樂的情況,稱為“三日悶”。

第二種是產後抑鬱症,發病的時間長短不等,有的出現在產後一兩年間,有的產後幾周就出現,發病率為10%。症狀是心情惡劣,疲倦,伴有頭痛和全身疼痛。生活中的一些很平常的事都會愈來愈覺得受不了,悲傷流淚,無心打扮,不思飲食,甚至連孩子也不想照顧。嚴重者可能自殺,當然也有相當多的人在朋友開導或治療後會自愈。

第三種情況最為嚴重,稱為產後精神病,典型症狀是妄想,想象有人加害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並有自殺傾向。這種情況比例不到1%。

然而,人們對產後抑鬱症普遍不重視,往往是因為此病導致自殺或殺人等惡性事件出現後,人們才會關注產後心理障礙。

一般而言,較輕的產後心緒不良、抑鬱症等病人,在我國往往被誤解為產婦不夠堅強,太嬌氣等。人們包括家人對其缺乏應有的理解與關懷,因此容易引起忽視或導致病情加重。

引起產後心理障礙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和社會因素。產後心理障礙是產母產褥期間的精神適應問題,並非產婦個人的問題,而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整體問題。因此,產後抑鬱症的治療得到家人的配合很重要。

張主任認為,目前首先應該加強的是對產後心理障礙的關注程度,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家庭成員,尤其是丈夫,必須給予產婦充分的理解,不要隻關心產婦的身體健康,還得關心產婦的心理健康。在產後心理障礙出現的初期就將其消除。治療方麵,主要通過心理谘詢、家庭無微不至的關心、良好的睡眠等,必要時需服用藥物。

幾種易患產後抑鬱症的情況:

1、曾經患過抑鬱症(尤其是產後抑鬱症)

2、缺乏伴侶的支持

3、早產或嬰兒有病

4、產婦在幼年時失去自己的母親

5、接二連三的不幸,如喪親、伴侶失業、住房及經濟困難

6、未婚媽媽,產婦年紀太輕或首次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