汧渭之會明月夜,月明酒香水蕩漾;
不韋隻聽弦外音,不知有鳳鳴昆崗。
轉眼將到中秋,莊王決定在雍城為嬴政舉行祭祖入宗儀式。
秋天的關中平原,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從鹹陽至雍城兩百餘裏,馬車是兩天的路程,驛道傍渭水而行,儀仗車馬,浩浩蕩蕩。
傍晚時分,車馬行至汧渭之會。
汧渭之會就是汧河與渭河的交彙處,五百年前,秦人走出隴地,秦文公率領七百餘人,東進關中,落腳的地方便是此處。
驛館建在北麵的黃土台塬上,這裏是來往雍城與鹹陽的咽喉要道,規模十分龐大,大到看起來不似驛館,倒像一個市鎮。
南邊是渭河,西邊是汧河,交彙處一片汪洋,水麵一直延伸到南山之下,此處渭水之南是一片湖泊,隻見寬闊的水麵,沿著南山蜿蜒而去。
車馬到達時,太陽快要落山了,那暗處看的不十分分明,霞光映照在水麵上,粼粼的波光閃耀著紅紅的顏色,紅的耀眼,不可直視。水麵的四周長滿蘆葦,葦穗在風中隨意搖曳,三三兩兩不知名的水鳥在天水間飛過,煞是好看。
莊王站在驛館前,看著眼前的美景,非常高興。
天說黑就黑了,雖節令近了中秋,但月亮也不是天一黑就出來的,風有些涼意,岸邊不時傳來一聲半聲的水鳥的鳴叫。
寺人旺在河邊架起一堆篝火,莊王與呂不韋圍坐在篝火邊。
“前幾日所言之事,文信候以為如何?”莊王問道。
火好旺,鬆柏分泌的油脂燃燒時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蹦出的高高的火星。
“大王所言之事,不韋思慮再三,覺得應早日行動才是!待雍城事畢,不韋親自前往!”火光照在他的臉上,往日文職彬彬的文信候眉宇間也滿是殺氣!
莊王在火堆旁來回踱著步子步。
原來幾日前,有人回報,東周小國串通諸侯,欲成合縱之勢,趁秦連歿兩君,新君根基不穩,討伐秦國。
“現我為王你為相,然非你我之能也!不知相國認可否?”
莊王此言一出,呂不韋頗感意外,雖然心裏認同,嘴裏隻是唯唯諾諾。
“這個這個不韋知道!”呂不韋點了點頭。
“朝內勢力夫人獨大,眾臣支持你我,乃是支持夫人;這個異人心裏有數,夫人心裏也有數。”
看來莊王還未進入秦王的角色,依然在原來的思維裏。
莊王講的夫人乃是華陽夫人,當下夫人就是一切。秦國看不見什麼危險,但也沒有明確的未來。未來就像這無邊的暗夜,一堆火隻照亮了自己,照不到十步以外。機會與危機都淹沒在這黑暗裏,誰也說不清楚,要靠自己去把握。
莊王感覺到了這種看不見的壓力。幾天之前他曾經與呂不韋談過他的想法,今天到了這汧渭之彙,更有了一番感慨。
五百年前,秦人久居隴西,與戎狄野蠻人沒有差異。襄公數次東征戎狄,最後死在西岐;文公率領七百人自隴地沿渭河一路廝殺,完成襄公未竟之業,至此建都,這是秦人東出中原的艱難一步,也是關鍵一步,期間充斥著多少熊熊之心?!何人可解!
呂不韋心裏明白,莊王是大秦國的莊王,而文信候隻是莊王的文信候,自己有恩於莊王而無寸功於大秦,無功則無勢。觀當下秦之大勢,必是開疆辟土,東向當麵是趙魏韓三國,那一個對於當下的秦國都不是一口就能吞下去的。單單在這時候,也是天要滅了東周,不識趣地跳了出來,以盟主的身份邀約天下諸侯,共同伐秦。
呂不韋連日已深思熟慮,對秦對自己來說,都應以霹靂手段以對。
他對莊王說道:
“大王,不韋明白,天下以為大秦乃諸國之患;山東之國無時無刻都有亡秦之心,今東周此時趁先王仙逝,大王年輕,伐我大秦,不義也!”
呂不韋說此話,也是怒目圓睜,慷慨激昂。連莊王都覺得換了一個人一樣。
“平王當年有弑父之嫌,不孝於周,不義於天下!況東周亦非天子,竟惘然號令天下,今大王初立,必當壯浩然之氣,討伐這不孝不義不知深淺之人!已示天下,莫有非分之想!”
一番說辭也是說的興奮。
“我也正是此意,若能一舉取了東周,則天下從此無天子之說,今晚你我一醉方休,權當與先生踐行。”
言畢轉身對寺人旺說到“快去請公子到此?帶一壇酒過來。”
“大王”寺人旺有些猶豫:“不知請哪位公子?”
莊王拍了一下腦門,“當然請嬴政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