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漆黑而深不見底的洞口,像頭食人猛獸張著血盆大口,期待著生物自己送上門拉。
蟹皇擔心蘇牧傑的安全,願率先士卒先進入探查一番。
“行,那你先進去看看。”
蘇牧傑沒有拒絕蟹皇的好意,畢竟他隻是一個肉體凡胎,要是裏麵有什麼意外發生,絕對應付不過來。
反倒是蟹皇,在近海區域能威脅到他的生物,不多,甚至可以說是沒有。
蟹皇進去了大概十分鍾左右,兜兜轉轉一遍又原路返回,在確定了沒有危險,才告知蘇牧傑一同進入。
進入了船艙內部,蘇牧傑手持電筒,瀏覽船艙內部的木製牆壁,心中也越發確定。
這是一艘鄭和寶船,是鄭和下西洋率領的六十三艘艦隊,其中的一艘小福號。
因為船艙內部的設計,裝飾,都擁有濃厚的明朝初期的風格,最主要的帆船的兩側隱藏了四門紅衣大炮,這是其他普通戰艦不可能擁有的。
其實早在明朝初期,我們家國的航海技術,軍事實力都處於世界的頂端。
那實力,比現在的美利堅霸道多了。
而鄭和七下西洋不單單隻是外貿交易,在當時更多則是一種武力炫耀,讓更多偏僻的國家,知道還有個實力強盛的大明朝存在。
可是造物弄人,曆史忽然拐了個彎,到了清朝,這些本作為稱霸資本的高科技武器,卻當成了牛鬼蛇神之術,逐漸沒落。
蘇牧傑沒有到別處尋找,一進入船艙就直奔,最頂端閣樓的船長室,那裏應該會有他想知道的答案。
到了船長室,一具穿著明朝山紋甲的骷髏,穩穩當當的坐在最中心的椅子上。
蘇牧傑走上前,並沒有急於尋找,而且先朝那具骷髏,微微鞠了一躬,他們值得蘇牧傑敬重。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才讓華夏五千年的苦難史,有了點亮眼之處。
之後,蘇牧傑便來到了那具將領骷髏麵前,打開他抱在懷中的鐵盒子,一本由皮革包裹著的古籍出現在眼前。
這是一本航海日誌,雖然常年浸泡在海水中,文字有些模糊,但蘇牧傑依稀能辨別。
“永樂十五年五月,這是下屬陪同鄭候第五次下海遠航,今日風和日麗,是遠航的好天氣。”
“永樂十五年七月,途徑兩個月的海上遠航,我們終於平安的抵達第一國家爪哇。”
“……”
“永樂十七年元月,在海上已經遠航了一年又七個月,船艙已經堆滿價值連城的貨物,還剩下最後兩個國家,我們就可以踏上歸程。”
“永樂十七年四月,我們已經與本次航線最後一個國家彭亨,交涉完畢,準備踏上歸程。”
“永樂十七年五月,今天海麵上的天氣很不好,烏雲籠罩著大片海域,鄭候下令,就近尋找安全避生的孤島。
此時,風暴突然來臨,我們在風暴中迷失了,與艦隊走散了…”
這本航海日誌寫到這裏就已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