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諸侯皆在軍中歡飲慶功,德然陪於末座,邊觀群人唯有北海相孔融一人鬱鬱不樂。德然尋個機會來到孔融麵前說道“北海孔文舉,先聖後裔、世之大儒久仰久仰!在下平原劉德然不知是否能與大人同座?”孔融道“請”德然坐下說道“此次我家兄長大破董賊,我觀群侯無不歡暢唯大人鬱鬱不樂,不知為何?”孔融答道“劉兄見諒,不是我掃大家的興而是昨日接報青州黃巾又起不到一月已有數萬之眾,我今日已辭別袁盟主明日就要啟程趕回北海去了,隻可惜不能親自殺入洛陽,手刃董賊,以報皇恩實乃憾事!”德然聽了心中狂喜卻麵色不改說道“如此雖然遺憾但救百姓於水火也是一件無上功德,不瞞孔相國我們平原四兄弟自入盟以來多被諸侯輕視早有離開之心隻是因為兄長掛念洛陽城中的天子而且又沒有地方可去所以待到今日,如今我願勸我兄長離開盟軍助閣下討滅黃巾,您看怎麼樣?”孔融大喜“若有玄德相助,滅黃巾易爾!”
德然雖喜卻麵有愁色孔融問道“賢弟可還有什麼難言之隱?”德然說道“我家兄長雖賢但隻是平原一縣令安能管青州之事,若引軍東向豈不是名不正言不順嗎?”孔融聽了,笑道“這有何難?黃巾一起青州官員多有死難如今濟南一國已經淪陷濟南相也已以身報國,明日我便修書一封保薦玄德為濟南相,如何?
”德然大喜道“如此最好,今日宴會散後我必與兄長到您營中仔細賞議討賊之事!”於是回轉到玄德身邊去了。片刻之後酒席散去眾諸侯各自回營,德然回到營中與玄德說道“兄長可還記得我在平原說的話嗎?”玄德答“當然,賢弟說欲要成大事必定要有一根據之地成進可攻退可守之勢!”德然道“正是,如今時機到了”於是將在酒席間說的事告於玄德,玄德大喜遂與德然領關張二將來到孔融軍中。
孔融接著眾人自不免恭維一番,待諸人坐定孔融說道,“如今賊兵勢大青州境內唯有齊國、樂安、北海三國和些許縣城尚未落入賊手,其餘均已失陷!如今刺史焦和領兵與齊國、樂安國與賊相持,不知諸位可有良策破敵?以解青州之急!”德然說道“賊兵勢大,短期難以剿滅不如兵分三路:焦刺史引兵守齊國、樂安一線以敵徐和,孔相國領北海之兵以戰張饒,兄長引兵攻司馬俱使其不能竄通連接,各個擊破!”眾人認為可行,諸事議定。孔融問道“不知玄德有多少兵馬?”玄德躊躇之際德然答道“我們有兵馬兩千,在平原守城明日大哥可再向公孫瓚處借精兵三千,引五千兵足以!”孔融道“關張二將雖勇然玄德兵少,收複失地何其之難?不如我再祝你三千精兵!”玄德拜謝!
第二日,孔融領兵先走一步,劉備來到公孫瓚營中,說道“眾諸侯明為社稷實則各懷心思我想袁紹雖四世三公恐怕也難有作為不如早早離去所以想隨孔北海往去青州以救百姓,因為兵少所以向兄長借兵三千。如若有幸能在青州得一二城池也不失為兄長之助!”瓚道“如此也好!“遂撥三千兵與玄德,更有軍械糧草不提!三千兵中卻有一英雄姓田名豫字國讓因仰慕玄德特來相投!玄德等人領兵行了十數裏後忽見背後有十數騎趕來,玄德勒馬等候,待看清來人原來是一小黃門奉旨而來,詔諭封劉備為蕩寇校尉領濟南相。原來孔融的奏表到了洛陽董卓本想不準,李儒勸道“劉關張此去,太師有三利而無一害!”董卓乃問道“有哪三利?”李儒道“劉關張離去袁紹如少一臂此利一也,二來眾諸侯名為為國實際皆是為了私利見劉備一走即使國相其他人亦會動搖這樣可以離間諸侯,再者濟南黃巾肆虐正可除之”遂準。劉備拜謝了天使,德然說道“如今已得朝廷恩準我們正可取濟南以立足隻是六千兵欲於群寇中立足為實難爾!兄長不如與雲長再去幽州牧劉慮處再借兵三千,我與翼德、國讓先行到平原縣準備”玄德同意遂去幽州借兵!不日方回與德然合兵與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