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
作者:徐嘉
1997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大之後,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取得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大大加強,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中國人民正滿懷信心地麵對未來。
黨的十五大以來的5年,是我國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5年,是在克服各種困難和風險中勝利前進的5年,是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並取得豐碩成果的5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麵推進,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國際影響與日俱增。社會主義中國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出嶄新的精神風貌。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國內外條件下,在充滿挑戰的21世紀,如何使我們的黨能夠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如何讓我們的國家能夠始終保持穩定和強大生機,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麵前的新課題。中共十六大正是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大趨勢、大背景、大環境下召開的。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突破,也為黨的十六大提供了理論指導
2000年2月20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廣東考察調研期間,正式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他強調:“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狀況和戰鬥力、領導水平。隻要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並帶領人民不斷前進。”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全麵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係統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深刻回答了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闡明了黨在新世紀的曆史任務和奮鬥目標。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中國共產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標誌著黨實現了理論上的新突破。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高度評價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為黨的十六大提供了充分、紮實的理論指導。
十六大籌備工作起步之早、代表選舉之透明、選舉程序之嚴格在曆次黨代會中是空前的
十六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中國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召開的。這次大會的準備時間比較長,可以一直追溯到1999年3月。當時,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縣處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幹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活動。2000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向中央政治局通報常委會的“三講”情況,總結了從1989年6月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十年的工作,概括出十個方麵的成就和經驗。可以說,這時黨的十六大的籌備工作已經開始。
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全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確定黨的十六大於200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按照這個決議的要求,十六大的具體籌備工作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
2001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工作的通知,就選舉單位的劃分、代表應具備的條件和代表的構成、代表的產生程序、代表名額的分配等提出具體意見。全國共分為38個選舉單位。通知下發後,各選舉單位黨組織高度重視,分別召開常委會議或工委會議,專題研究代表選舉工作,並結合各自實際製訂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了選舉工作領導機構,抽調有經驗的同誌具體負責代表的推薦、考察和召開黨代表大會或黨代表會議等項工作,按任務和時間要求排出工作流程圖,並逐項落實到人。
各選舉單位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嚴格按照中央規定的程序開展推薦、提名工作。各選舉單位的推薦提名工作,一般都經過了“三上三下”,即黨支部根據多數黨員的意見提出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上報基層黨委,基層黨委根據多數黨支部的意見對人選進行遴選,再拿下去征求黨支部和黨員意見,然後上報縣(市)委;縣(市)委根據多數基層黨委的意見對人選進行遴選,再征求基層黨委意見之後,上報市(地)委;市(地)委根據多數縣(市)委的意見進一步遴選,並征求縣(市)委意見後,上報選舉單位黨委。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等地在黨委常委會研究確定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後,又將人選再次返回推薦單位或基層單位進一步聽取意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反複醞釀,逐級遴選,是十六大代表推薦提名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
由於高度發揚黨內民主,這次十六大代表推薦、選舉工作得到了廣泛認同和支持,激發了廣大黨員參與的積極性。據統計,各選舉單位基層黨組織參與率為98%,黨員參與率為93%。
嚴格的遴選程序確保了當選代表既有先進性,又有廣泛性。據統計,全部代表中,在經濟、科技、國防、政法、教育、宣傳、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麵作出突出貢獻的黨員模範占有相當比例,其中獲得過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的先進模範人物占88.5%。當選代表的文化程度同十五大相比,有了明顯提高。大專以上學曆的代表共有1943名,占91.7%,比十五大時提高了8.2個百分點。當選代表中新中國成立後入黨的達到2067名,占97.5%,其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入黨的有677名,占31.9%。這表明,新中國成立以來入黨的同誌已經成為十六大代表的主體,這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重要標誌。此外,當選代表年齡結構進一步合理,平均年齡為52.5歲,比十五大代表的平均年齡降低0.7歲,其中年齡在55歲以下的1338名,占63.1%;女代表占18%;少數民族代表占10.8%。十六大還邀請了40名特邀代表。
十六大政治報告是在廣泛調研、深入討論基礎上形成的一份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早在籌備十六大的前期工作中,江澤民就指出:“開好十六大,關鍵是要抓住兩條,一條是從中央到地方都要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層,一條是對黨和國家的工作作出全麵部署,對一些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進一步作出回答,以更好地指導實踐。隻有把這兩項工作做好了,才能振奮黨心,鼓舞人心。十六大報告就是要完成第二項任務。”
十六大報告的起草工作,始終都是按照這個要求進行的。
2001年10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成立十六大報告起草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任組長。10月26日,起草組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第一次會議。由此,曆時一年多的十六大報告起草工作正式開始。根據江澤民的意見,在2001年8月,中央組織有關部門成立了14個課題組,圍繞黨的建設、中國基本國情、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收入分配等課題展開調研,曆時半年。
2001年11月8日至22日,起草組又分成8個調研組,分赴廣東、江蘇、上海、黑龍江、甘肅等16個省區市進行調研。為保證調研取得實效,起草組在出發前向16個省區市發出了詳細的調研提綱,並在這些地方共召開80多場座談會。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為十六大報告的起草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12月,起草組全體會議聽取了各調研小組的彙報,集中討論各方麵的意見和建議。會後,形成了綜合調研報告,上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
對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堅持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實現什麼目標,對黨的事業的發展至關緊要。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首先要鮮明地回答這個問題,這就需要確定報告的主題。
2002年1月14日,經過深思熟慮,江澤民召集起草組全體會議,就十六大的主題、重要意義和主要任務,十六大報告需要闡述的重大問題及對起草工作的要求,作了重要講話。在這次講話中,江澤民明確提出了十六大報告的主題,這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而奮鬥。
隨著報告主題的確立,報告的起草也正式開始。1月15日,起草組著手擬定報告提綱。2月18日,江澤民審閱報告提綱後,致信胡錦濤,作出了8點重要批示。在批示中,江澤民對如何總結13年的基本經驗、論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形勢、經濟建設和經濟體製改革、國有資產管理和營運機製建設、政治建設和政治體製改革、反腐敗鬥爭、黨的建設等方麵的問題提出重要意見。根據江澤民的批示,起草組對提綱進行了認真修改。2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經過討論,原則同意報告提綱,並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見。起草組根據這些意見,在報告提綱的基礎上,開始起草報告。兩個多月後,起草組經過反複修改,寫出報告初稿,上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5月16日、17日,政治局常委連日審議了報告。
2002年8月26日,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報告稿被下發到全國178個單位,在黨內一定範圍征求意見。參加討論的有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委員,十六大代表,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各人民團體的負責同誌,各省區市和各大軍區的黨委負責人,黨內部分老同誌,共3100多人。
從8月30日至 9月17日,江澤民用8個整天的時間,在中南海主持召開座談會,先後直接聽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政主要負責同誌、軍隊各大單位主要負責同誌對十六大報告稿的意見和建議,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負責人、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
根據這些意見,起草組又對報告進行了重要修改和充實,共修改600多處。在增加了重要內容後,還將報告篇幅壓縮了3000多字。
11月3日至5日,中共十五屆七中全會在北京召開。186名中央委員、139名候補中央委員,對十六大報告進行了深入討論並提出了修改意見。根據這些意見和建議,全會再次對報告作了70多處修改。全會通過了修改後的報告,決定提請中共十六大審議。在十六大會議期間,根據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大會又對報告進行了多處修改,這些建設性意見,在大會閉幕前的11月13日,被吸收進報告最後的定稿之中。
1年零20天的起草過程,生動而具體地說明,十六大報告是民主集中製的產物,是全黨智慧的結晶,這篇報告是一個反映全黨意誌、體現人民心願的報告,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帷幕
2002年11月8日上午9時,萬眾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參加大會的2154名代表,早早地就來到了人民大會堂前。海南省出席十六大的3位黎族女代表穿著鮮豔的民族服飾,在人群中顯得格外亮眼。原來,一個月前,她們分別請海南省黎錦研究所的工藝人員精心設計了民族服裝,並約好在開幕式的當天不管天氣怎麼冷都要穿上。8日清晨,她們早早起來,精心地穿上那身隻有在盛大節日中才會穿的黎族盛裝。在人民大會堂門口,她們3個一起合影留念,卻不想引來眾多媒體的“長槍短炮”,她們驕傲地說:這是我們民族的服裝,現在日子過好了,我們的服裝有了更多色彩,式樣也更加時髦。她們還對那些攝影攝像的記者們打趣說:別忘了把照片給我們, 別忘了把這美麗的鏡頭播出來,我們希望家鄉的人們都看到。
會場外氣氛熱烈,會場內莊嚴肅穆。人民大會堂主席台正上方懸掛著“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巨幅會標。鮮豔的紅旗簇擁著由鐮刀和錘子組成的黨徽。主席台前擺放著盛開的鮮花。大禮堂二樓和三樓的眺台上分別掛著“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字樣的巨型橫幅。
上午9時,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開始。大會由中共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鵬主持。會議開始時,在軍樂團雄壯的樂曲聲中,全場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後,全體與會人員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已故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
李鵬宣布,十六大應到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54人,今天實到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他對列席大會的黨外朋友和有關方麵負責同誌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的題目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全文共分為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經驗、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經濟建設和經濟體製改革、政治建設和政治體製改革、文化建設和文化體製改革、國防和軍隊建設、“—國兩製”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等10個部分。
與以往幾次代表大會不同的是,江澤民在這次大會上隻宣讀了報告的要點,而沒有宣讀報告全文。但在他報告的過程中,全場仍然多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8日下午到10日上午,代表們分組討論江澤民所作的報告,他對江澤民的報告給予高度的評價,同時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見。
代表們普遍認為,江澤民在報告中對過去5年的工作和13年基本經驗的總結全麵深刻,符合實際。13年的巨大成就在中華民族複興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13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將在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起到長遠的指導作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報告的靈魂和主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黨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