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路遇劫匪 生父身亡(1 / 3)

公元前479年,晉國朝政腐敗,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正所謂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不是沒有反抗,隻是你還沒有預料到這股力量的到來。

言官慕黎多次上書要求變法,而晉國公一味沉浸於溫柔鄉中難以自拔,終於有一天忍不住慕黎的囉嗦而將之罷黜,慕黎一片愛國熱枕活活被這一瓢冷水澆得打了個冷戰,不忍再見到這破敗的朝政,一氣之下攜著全家老少退居還鄉,百姓一聽說唯一可以免費讓他們打官司的慕大人被皇上罷免,心裏更加對朝廷失望,都懷著一份不舍去為慕黎踐行,慕黎一聽說這件事,立馬新的擔憂又來了,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他雖然沒有這個違逆之心,可是若是被有心人再多加上心,運氣好點落個罪名,運氣稍稍有一點偏差,就會遭到滿門抄斬,光是想一想就覺得心驚膽戰,於是慕黎下了一個大決定,趁著天黑之際攜著家人偷偷得離去。自慕黎走後,朝廷腐敗得更加厲害,再沒有一個清官願意為百姓做事,處於水深火熱的百姓好不容易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現在也被無情的斬斷了,都說將死之人無所畏懼,看來亡國已經不遠了。全國各地已經響起了推翻****的浪潮,最終還是有一片小浪花拍住了晉國公,晉國公終於意識到了國難當頭,終於想起好像是有那麼一個人敢於冒死覲見,叫什麼名字來著,他也實在是想不起了。這個看起來很破敗而實際上更加破敗的國家終於迎來了他的衰亡。就在慕黎離開的同一年,楚慎、趙禎琮,齊懷陽三人商議好各自帶兵攻打晉國,所占之地即為其所有,建立了韓、趙、魏三國,瓜分了晉國,晉國公悔恨至極,但是畢竟一朝為王終身為王,死也得有個王者的風度,在人民的歡呼聲中投向了城南的護城河。

楚慎有良將範湘君,英勇善戰,帶著數十萬士兵過關戰將,直接占據了晉國北部這塊地建立韓國。占地麵積不是很廣,可是也算物產豐富,本來就貪得無厭的楚慎臉色自然好不到哪裏去,即刻命令範湘君披上戰甲攻打他國。古語有言,放下容易拿起難,你說人家範湘君好不容易才脫下那一身涼冰冰的鎧甲現在焉有再暖它之理?當即他就向楚慎上書,魏國占地不廣土壤貧瘠實在不適合掠奪,趙國有忠義樓把關,勝算太過渺茫,因提前有約定三人各自帶著士兵,所占之地為其所有,三國不可相互交戰,這等違背道義之事還是不做為好,以免失去民心。楚慎一聽,甚覺有理,當即宣布養病蓄銳,休整國風。

齊懷陽在張衍的擁護下直取晉國西部地區,可惜眼光不好,這塊地並沒有傳說的那樣富饒,當他們的士兵到達這裏後才發現這裏的人民多以放牧為生,過著遊牧的生活。不免在心中罵那些貪官汙吏,為了贏得君主的好評,竟然將這裏誇成了天上人間,可惜開弓沒有回頭箭,來都來了還是先占領一方再說,最終建立了魏國。齊懷陽與張衍結拜為異姓兄弟,共同守護這一片江山。

趙禎琮有左膀右臂玉墨冧和玉墨晏兩兄弟,兄長玉墨冧善於謀略,而玉墨晏的武功極好,兩人帶著區區幾萬士兵一路下來勢不可擋,占據了晉國大半的領域,同時還收購了臨近的一些小國,趙國從此建立,定都晉陽。而玉墨冧和玉墨晏則在離晉陽城百裏開外建立忠義樓,忠於朝廷,義於百姓。忠義樓立於江湖,效於朝廷,規模越來越大,沒有哪個國家敢來侵犯趙國。

可是趙國好景不長,就在其他國家都羨慕趙禎琮有忠義樓庇護時,卻傳出了忠義樓謀反之事,都說功高震主,大概就是指這,其中幾多真假隻有當事人知道了。

民間傳言已是傳得沸沸揚揚,三人成虎的道理誰都懂。玉墨冧便去找趙禎琮表明自己對趙國的赤子之心,安撫他那顆隨著流言而動搖的心。趙禎琮卻勸慰他說,“流言興起就有它興起的理由,定然是其他國家嫉妒寡人有你這位忠良之將,因此才傳出謠言來詆毀你,想要借此瓦解我趙國。比起這流言,寡人更加信任愛卿你啊”。玉墨冧被感動地眼中閃著精光,更加忠信於趙禎琮。

果然還是好景不長,次年正是櫻花衰敗的季節,忠義樓迎來了它自成立以來最大的災難,幾乎癱瘓其中。趙禎琮為除掉忠義樓也失去了他精心培育了幾十年的暗殺組織,這個組織在他攻打晉國時都沒有用出,一直不為外人得知,就連他最信任的玉家兩兄弟都不知道。雖然除去了玉墨冧,可是還是低估了玉墨宴的本事,他挽狂瀾於即敗之時,扶大廈於立倒之際,終於還是挽救了忠義樓,可是玉墨冧再不見蹤影,江湖傳言多半已遭不幸。忠義樓從此與朝廷勢不兩立,可是又難以被江湖接納,果然是一件十分讓人糾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