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是李家的人,那就是他們要複仇的對象。
白遠岸和舒行浪的想法始終高度一致,那就是父債子償,歸根結底就是要李家付出代價;雲少廷卻認為人死債消,繼續追究就是睚眥必報。兩個人想法向左的時候,自然就要楚家姐妹來增加其中一麵的力度,正因如此,雲少廷十分識趣地放棄了自己的堅持。
楚蕭蕭和楚離憂毫無條件,甚至毫無理由,絕對支持白遠岸的選擇。
“不管報不報仇,總得把小公主送回去吧?雖說她是狗皇帝的女兒,卻也有咱們涼城人的血脈,不能讓她一輩子就這麼毀了。”見雲少廷悶悶不樂,敏銳的白遠岸立刻提出讓雲少廷完全無法反駁的借口。
到目前為止,小公主還真就是雲少廷的軟肋。
既然沒得選擇,雲少廷也隻好隨遇而安留在武威郡王府。高掩玉忙著上下打探長安那邊的消息,沒功夫分出精力研究怎麼趕他們走,他們也裝什麼都不明白,絕不主動提出離開。白遠岸唯一的舉動是要求楚家姐妹收好武器,不允許再隨便亮出,以免給四人招惹麻煩。
就這樣你不說我也不說大家遮遮掩掩一起過日子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長安那邊又有驚人消息傳來了。
先帝駕崩後七日,新帝登基,卻非當初先帝確立的太子,而是一個誰都沒有想到,甚至該說是最沒可能登上皇位的人。
先帝庶出子,才是弱冠之年的晉王,李意之。
李意之當上皇帝令人意外之程度,不亞於先帝駕崩。至少長安百姓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閑談,隻有一兩天的主題是先帝的葬禮如何隆重,剩下時間都在討論新帝為什麼能成為新帝。
李意之母親是九品小官吏之女,因詩美字工,在長安頗有名氣。十七歲時受人舉薦入宮封了個女史,後來僥幸得先帝寵幸,承恩一晚便懷上龍種,十個月後誕下一名男嬰,也就是新帝李意之。
因母親出身低微,李意之一直是被兄弟們欺壓的對象,動輒打罵侮辱而從不還手。在李意之九歲時,生母徐氏因感染風寒不治而亡,留下孤零零沒有靠山的李意之像個幽魂似的飄蕩在宮裏,直至十四歲才被先帝想起,隨便封了個晉王打發出宮。
據說,當年給他居住的晉王府,連朝中顯赫高官宅邸的客房都不如。
就是這麼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不受寵親王,怎麼就頂替太子接手了皇位呢?高掩玉想不清楚,連高子文也毫無頭緒,該有的君臣之禮卻一樣都不能少。
與兩個兒子商量後,高掩玉決定親自去一趟長安,一來向新帝賀喜,二來是為打探新帝對小公主有什麼想法。這趟行程高子息不參與,高子文正好一路和父親返回長安,而白遠岸等人,被暫時要求留在肅州武威郡王府,隨時等待高掩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