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的複國大業
史林漫步
作者:廖基添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慕容複武功高強,但複國失敗。不過,他的祖先成功了,盡管很短暫。
金庸在小說《天龍八部》中,塑造了擅長“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武林世家姑蘇慕容。在小說中,姑蘇慕容是大燕皇族後裔,世世代代篤誌複國。小說言及,“當年五胡亂華之世”,鮮卑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後燕、南燕、西燕等好幾個朝代”,“其後慕容氏為北魏所滅”。其實,上述四個政權沒有一個是為北魏所滅的。但在公元395年發生的參合陂之戰中,控製華北的慕容氏後燕政權與崛起中的拓跋氏北魏政權對衝,慕容氏遭到慘敗,強弱形勢發生逆轉。次年,拓跋氏入主中原,慕容氏殘餘勢力分為兩支:一支北奔至遼東,公元407年為北燕所滅;另一支南渡黃河,東徙進入青齊,史稱南燕,公元410年為東晉所滅。
在小說第四十三回,慕容博向蕭峰父子展示“大燕皇帝世係譜表”,該表將前燕、後燕、南燕的君主一並列出。金庸又寫道,“南燕慕容超滅國後,以後的世係便是庶民”,“年代久遠,子孫繁衍”,可知金庸將慕容博、慕容複父子設定為南燕後裔。其實,金庸對大燕帝係的處理未必妥帖,試想在南燕與後燕分道揚鑣之後,兩個政權互為敵國,帝係又怎麼可能會寫在一起呢?
在姑蘇慕容的祖先中,恰好曾有一位成功複國之人:他半生飄零於敵國,在花甲之年實現複國大業——他就是後燕的開國君主慕容垂。
一、慕容垂父子複興燕祚
慕容垂是前燕君主慕容皝第五子,史書稱其“少岐嶷有器度”,因而備受父王寵愛。在其兄慕容儁、其侄慕容暐在位的時代,慕容垂則受到冷遇。公元369年4月,東晉名將桓溫北伐,一路勢如破竹,慕容暐不得不起用慕容垂禦敵。同年9月,慕容垂大敗桓溫於枋頭,挽救了前燕政權。由於功高震主,慕容垂更是備受猜忌,不得已懼禍出奔,投奔關中的前秦政權。史書稱,前秦君主苻堅早有吞並前燕的計劃,隻因忌憚慕容垂的威名而未實施。因而當聽說慕容垂前來投奔時,苻堅大喜過望,親自到郊外迎接。次年,前秦滅前燕。慕容垂收納舊臣子弟,從此潛心積蓄,圖謀複國。
公元384年,慕容垂率部參加淝水之戰。是役,東晉以8萬北府兵擊潰前秦百萬大軍。在前秦各支軍隊紛紛潰敗之際,隻有慕容垂一軍因遠離主戰場而未受損失。在潰退中,苻堅率領殘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並未趁機殺掉苻堅,反而一路護送苻堅北返。
行至澠池,慕容垂以穩定河北局勢為由,向苻堅提出返回河北的請求。甫到河北,慕容垂即暗中與故臣謀劃複國大業。就在此時,丁零部族翟斌起兵反秦,為慕容垂提供了機會。鎮守鄴城的苻堅之子苻丕派遣慕容垂前往鎮壓,可是苻丕並不信任慕容垂,不僅扣留了慕容垂的子侄,而且派遣親信作為副將,以監視慕容垂。行至河內,慕容垂殺掉苻丕親信,豎起了複國大旗。但慕容垂的軍力有限,後燕複國運動真正的主力有兩支,本文分別稱之為“新安集團”與“列人集團”。
“新安集團”興起於河南新安縣,其主力是丁零部族。丁零翟斌於新安縣起兵反秦,河南的故燕勢力紛紛投靠丁零翟氏,曾仕於前秦、自關中東歸的華北士族也加入其中。在前燕宗室慕容鳳等人的勸說之下,翟斌奉慕容垂為盟主。
“列人集團”興起於河北列人縣,其主力是烏桓部族。為苻丕所扣留的慕容垂子侄自鄴城逃脫,奔列人縣起兵。此時,燕趙大地風雲際會,慕容垂之子慕容農、慕容隆為時勢所推,作為慕容氏之代表整合河北故燕勢力。
慕容垂率河南之眾北渡黃河包圍鄴城,慕容農率河北之眾來會。就在這時,丁零翟氏反叛,使攻取鄴城的計劃功敗垂成。丁零反叛,造成“新安集團”的分裂:故燕勢力在慕容鳳的率領下站到了慕容垂一邊,而東歸華北士族則大多站到了丁零翟氏一邊。
針對丁零反叛,慕容垂的兩個舉動值得注意。其一,慕容垂以“列人集團”作為平叛的主力。其二,慕容垂趁機控製了慕容鳳勢力。史書記載,慕容鳳“每戰奮不顧身”。慕容垂告誡他:“今大業甫濟,汝當先自愛!”並派自己的弟弟慕容溫做慕容鳳的上級,“以抑其銳”。就這樣,慕容垂通過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其嫡係慕容德駕馭慕容鳳,從而控製了河南的故燕勢力。
丁零反叛後,局麵一度對慕容氏非常不利。在慕容農及“列人集團”的奮戰下,終於穩定了河北局勢:中山一帶的丁零翟成被平定;黎陽一帶的丁零翟遼表示歸降;前秦苻丕放棄鄴城,殘餘勢力表示歸順。公元386年,慕容垂即皇帝位,定都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