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感覺自己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百無聊賴的時候,我會看看書,看看電影,用來打發那些看起來好像永休止的無聊時光。雖然現在電影工業發展日新月異,幾乎每天都有新電影麵世,但是真正值得一看的電影卻寥寥可數。選擇下載一部電影之前,我一般會看看這部電影的介紹和評論,對於含有自己不認可的題材和情節的電影,我會直接放棄下載;對於某些已經下載了的電影,在看了前十幾分鍾之後,如果發現名不副實,我也會果斷終止觀看。我寧可花時間看一部過去看了很多遍的老電影,也不願任某些新的文化垃圾汙染自己的頭腦。
前不久,我又一次觀看了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為方便閱讀,後文全部用《點秋香》代之)。看完之後,腦子裏忽然產生若幹疑問,這些疑問主要是針對唐伯虎他爹唐天豪那一代人的恩怨的。縱觀整部《點秋香》,可以看到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很明顯,就是唐伯虎本人的行蹤。暗線並不明顯,但是卻對整部電影的情節衝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條暗線就是唐天豪。表麵上看,天豪在整部《點秋香》中隻露過一次臉,但事實上,他卻無處不在。唐天豪與奪命書生的恩怨糾葛,與華夫人的愛恨情仇,成為了整部《點秋香》的戲劇衝突的根源。
我這人有一個毛病,好奇心強,對自己感興趣或者懷疑的事情,有極大的興趣和毅力。我忽然產生了一個念頭,那就是對唐天豪的生平做一次考證。
對於這篇考證,首先申明三點:第一,這是一篇非主流考證,供自己和朋友們玩笑之用,不具有嚴謹性,所以內行的朋友不必較真。第二、這篇考證並不是以史實為依據,而是以《點秋香》為綱為憲,凡是與《點秋香》相矛盾的事實或證據,哪怕是出自明史或者明實錄等權威資料,本文或者不采納,或者是有選擇性的采納。第三、這篇考證以邏輯推理為主,輔以若幹電影中的情節和台詞為佐證,如果佐證不足,輔以想象力來補充。
下麵,我將從《點秋香》中提取出若幹有關人物和情節做分條考證。
一、唐家霸王槍的來源
看完唐天豪父子跟奪命書生的兩段惡戰之後,我就想,唐家霸王槍這套槍法到底從何而來。這部電影中並沒有交代,當然,正規史料中也不會有記載。我對這二十多年來自己接觸過的小說或者評書中的各種槍法做了一次係統的回憶,希望能找到與霸王槍有淵源的槍法。從商周的《封神演義》開始,一部一部往下捋,想到《明英烈》的時候,一個場景忽然出現在我的腦海裏。
單田芳老師講的《明英烈》中有一段,金眼雕嶽倫大戰四寶大將脫金龍。這脫金龍乃元朝太師脫脫之子,胯下馬掌中九鳳朝陽刀,所向無敵,實乃元朝第一猛將。二人大戰一百多回合,嶽倫由於大病初愈,體力漸漸不支,於是打算采取敗中取勝的策略。嶽倫佯裝敗走,引脫金龍催馬追趕。當脫金龍馬頭接近嶽倫馬尾之際,脫金龍舉起九鳳朝陽刀,用一招力劈華山,對準嶽倫,斜肩鏟背就是一刀。說時遲,那時快,嶽倫一手提槍,一手用力按戰馬的鐵過梁,這匹馬突然馬失前蹄,兩腿跪地,與此同時,嶽倫右腳離蹬,翻身下馬,躲過這一刀的同時,以左腳為軸心,轉回身,舉槍刺向斜上方,正刺中脫金龍胸口,脫金龍大敗而歸,昏迷不醒,明朝軍隊趁機掩殺,元軍大敗。
當時聽這段的時候,我對這招“回馬槍”萬分崇拜的同時,對其中的一個細節產生了疑問,那就是單田芳老師講到的“鐵過梁”到底在馬的哪個部位。不但這部評書提到過“鐵過梁”,在其他評書中也經常聽到過這個詞。評書中在描述某位將領的時候,經常這樣說“兩腳一點飛虎蹬,小肚子一碰鐵過梁,這匹馬‘灰溜溜’一聲咆哮,四蹄蹬開,箭一般衝入敵陣”。關於“鐵過梁”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的童年生活。我特意觀察過馬,不過不是戰馬,而是拉車的馬。小時候有每當遇到賣鹽的或者收糧食的馬車,我都會走近觀察觀察,但是毫無收獲。直到上大學之後,我才了解到,鐵過梁其實是安裝在馬鞍前麵的類似於扶手之類的東西,方便騎手上下馬,跟馬的兩條前腿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其中“跟馬的兩條前腿大致在一條直線上”這句是我想象的,相關資料上並沒有這樣的描述,但是如果對戰馬有過研究的朋友對這句話產生質疑,我可以負責人的告訴大家,這種說法是靠得住的。因為馬的身長就那麼長,馬鞍就在馬背的中間部位,鐵過梁又在馬鞍的前麵,當然不可能安到馬脖子上麵去。在馬脖子和馬鞍之間的鐵過梁能自由安裝的空間非常有限,所以我用了“大致”,這是很嚴謹的。
貌似扯遠了,還是把話題拉回來討論“回馬槍”的問題。我之所以認定嶽倫的“回馬槍”跟唐家的“霸王回馬槍”有一定的武學淵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都跟明朝有關,嶽倫在元末明初,唐家霸王槍在成化早期,中間相隔100年左右,時間間隔很短。2、都是用槍(這條硬湊的,純屬廢話,跟沒說一樣,但是還是說上吧,否則條數太少了,對不起觀眾)。3、這一條是最重要的,用法驚人相像。嶽倫用這招的時候是右腳離蹬,以左腳為軸心,轉身向斜上方刺;我觀察過唐天豪和唐伯虎用這招時候的具體細節,都是以先背對奪命書生,並且此時奪命書生都是在上方,然後以某隻腳為軸心,轉身,向斜上方刺。把嶽倫和唐家的這招回馬槍的動作要領提煉一下就一目了然了:背對—軸心腳—轉身—斜上方刺,看明白了吧,其實這兩套槍法是一模一樣的。
很明顯,唐家霸王槍跟嶽倫的槍法有傳承關係,而明英烈中的嶽倫又是嶽飛的後人,由此推理之,唐家霸王槍是嶽家槍的嫡傳或者是變種。但是,有一個問題需要著重討論一下。嶽飛為南宋第一名將,是名副其實的numuberone。明英烈雖然沒有像百曉生那樣的兵器譜排名,但是從各種比較來看,嶽倫在眾武將中應該可以排到第一的(開平王常遇春之子常茂是公認的明英烈第一猛將,脫金龍跟他幾乎可以打成平手,但是大病初愈的嶽倫卻幾乎送脫金龍進了鬼門關,由此可見,嶽倫的武功應該在常茂之上)。那麼問題來了,憑著嶽家槍的精妙絕倫,霸王槍為什麼在兵器譜上隻排到了第三(後來經過唐伯虎改良之後才排到第二),不敵“小李******飛刀”和奪命書生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