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慈寧宮風波(2 / 2)

蘇巧看著襄荷那雙噙著淚的眸子,心中一軟,對著襄荷搖了搖頭。既然太後有意針對她,又豈是以襄荷一己之力就可以解除的?

走到桌前,蘇巧拿起茶壺往茶盞裏倒了些水,蘇巧看見,隨著清澈的水流注滿茶盞,白騰騰的熱氣也往空中飄去,經過雙手的那一瞬,蘇巧感受到了這熱氣襲來的灼熱。

襄荷在一旁看著,不禁驚訝的捂住了嘴。

一杯水已經注滿,蘇巧凝神看著茶盞,不知作何動作。如果端起這茶盞,後果必定會是傷到手,如果反抗的話,正好就為太後找到了處置她的理由,結果肯定更為厲害。

“哀家的水呢?”太後仍閉著眼,隻是麵上露出了些許的不耐。

蘇巧直到,這是做決斷的時候了,很顯然,第一種做法是比較明智的。

咬住唇瓣,蘇巧端起茶盞。頓時鑽心的的灼熱猛地襲來,蘇巧想要縮回手,可是又不得不將茶盞端起,手指已經被燙的麻木,都說十指連心,蘇巧此刻卻覺得這股疼痛比心痛更甚三分。

忍住想要甩掉茶盞的衝動,蘇巧顫抖的將茶盞端到了太後的麵前,額上已經冒出冷汗,蘇巧倒吸了一口冷死,顫聲道:“姑媽請…請…喝水。”

太後像是沒有聽到一般,一動不動。

蘇巧捧著茶盞,嘴角泛起苦澀的笑意,好在如今是寒冷的冬天,茶盞裏的水已經不那麼燙人了,蘇巧隻管端著,直到太後終於緩緩地睜開了眼,打量著蘇巧。

十根手指上已經起了水泡,但蘇巧仍是絲毫不畏懼的迎上太後那雙迸射出寒光的鳳眸,捧著茶盞規規矩矩的傾身行禮,檀口吐出清晰的說辭:“侄女見過姑媽,姑媽萬福。”

聞言,太後臉上劃過一絲詫異,而後又了然的冷笑道:“皇後如今怎的不喚哀家為‘太後娘娘’了?”而後又示意一旁的沈嬤嬤將蘇巧手中的茶盞拿走。

蘇巧將茶盞遞給沈嬤嬤:“巧兒幼時不懂事,見了姑媽總覺得像那尊貴萬千的佛祖,不敢輕易靠近。”

對於蘇巧的說辭,太後並不買賬,可心裏到底還是高興的:“那如今你怎麼敢靠近哀家,還敢喚哀家為‘姑媽’了呢?”

蘇巧掩嘴輕笑道:“因為與姑媽相處過後,巧兒才發現,原來姑媽不是那冷冰冰的如來佛,到更像是彌勒佛,既尊貴但也和善,忍不住的令巧兒想要靠近。”

蘇巧這話先是說太後像如來佛,引得太後高興,但她早知太後不會這樣輕易買賬,所以接下來她便故意將如來佛的那份貴氣說成了冷冰冰,反而去誇了同為佛祖的彌勒,這樣既不會減少兩者的落差感,還達到了她的目的。

雖然這席話蘇巧說的違心,但是想要在這後宮活下去,並活的的所有人都好,那麼就要找到一個牢固的靠山,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太後自然也清楚蘇巧在想什麼,她雖是不願這般輕易就放過蘇巧,可奈何蘇巧的話說的滴水不漏,又給她扣了這麼大的一頂帽子,若她再斤斤計較,就有些顯得不近人情了。

“罷了,你若真當哀家是你姑母,那麼你就好好跟皇上過日子,皇上是極寵著你的,你也就把這心收收,像人家仁常在一樣,將來也為皇上生下一兒半女,讓哀家高興高興。”

這話一說,不論真假,太後總算是承認了蘇巧侄女的身份,無疑也是拉近了與蘇巧的距離。

“太後娘娘,靜嬪娘娘來給您請安了。”熟悉的聲音從殿外傳來。

蘇巧記得,這聲音曾在她與夙清拜堂成親時也出現過,好像是太後身邊的掌事太監。

可是為何她會覺得一個掌事太監的聲音無比熟悉?

一時間,蘇巧忍不住的垂下頭悄悄側臉看過去,這一看可是把蘇巧嚇了一大跳。

夙延細眉星眼,再加之高挺的鼻子與飽滿的紅唇,一幅柔和白淨的氣息逐漸與記憶中的那人重合。

是管家大哥!那個看著她長大,去錦繡村莊給她送吃食,寵溺的摸著她腦袋的管家大哥,更是襄荷的親哥哥!

襄荷見了夙延卻是緊握住了雙手,眸子裏也升騰起了一陣白霧。

蘇巧鼻尖酸澀,怪不得後來的日子裏她再沒有見到過管家大哥,回了府也沒他的蹤影,原來管家大哥竟是在太後身邊當差。

可是,管家大哥明明是丞相府的管家,為何卻成了太後身邊的管事太監?襄荷竟也從未提及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