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樂的滯緩,導致港島和台島對內地流行音樂文化的影響遠不如上世。
台島的幾大製作人都沉寂在茫茫人海中,不見蹤影,台島流行音樂還在翻唱西方歌曲,或是本土民族音樂。
港島的粵語流行歌曲還沒出現,大大小小唱片公司還在致力於大滬海年代的夜歌風格,不少歌星唱歌還得在夜店和酒吧駐唱,雖然已經有了電影電視進軍內地市場,但是那主題歌……真沒法聽。
內地更完蛋了,最流行歌曲居然是《軍港之夜》、《請到天涯海角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19世紀中葉的流行歌曲,居然在這個年代依然“流行”。
人民對於音樂的需求在日益增加,但是他們的欣賞水平卻極為低下——需要淺顯直白、朗朗上口的歌詞,需要簡單強烈、節奏明快、內容多元化的曲調和風格。
而這,正是流行音樂的最大特征。
遺憾的是,擁有這種特征的歌曲,大部分還都在老外手裏。
到了這個時候,江清川心裏有些“拔涼拔涼”的——
“老天啊,你是打算再給我這個不想碰音樂的人留一個音樂的金手指?”
“賊老天,我謝謝你!這跟給原始人一台DVD機器和幾百張島國動作大碟有什麼區別?我靠嘴發電麼?”
特別是當下的華語音樂,對於流行的定義是——在電台和電視台點播次數,決定了一首歌的傳唱度和流行度。
心塞啊……
雖然江清川下決心不再創作音樂,但是說句心裏話,江清川老不習慣這種沒有音樂的生活節奏了。
之前多好,帶個蘋果的手機,插上耳機,隨時隨地聽歌。
再看這朝代——磁帶是王道!CD機很多也很便宜,但是CD鳳毛麟角。
MP3已經出現,並且正逐步推廣,問題是大家去哪弄歌曲文件……
所以,你想聽歌?自己哼哼吧。
無奈,江清川又繼續翻了翻內地的電視台節目,意外發現居然有很多選秀類——特別是歌曲選秀和歌手選秀的節目,每年都會有幾個激動人心的節目,在不停調動大家對於流行音樂的期望。
而且內地流行樂壇中,已經開始出現了上世紀80年代的一些非主流歌曲旋律,以爵士和布魯斯特征明顯的抒情歌曲和夜歌歌曲最明顯。
然後就是紅色革命歌曲……
說道紅色歌曲,你不得不說,它們對於流行音樂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上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一大批音樂家把布魯斯和民歌進行結合,創作出無數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可惜的是,外族入侵,讓這個本應該無限未來的產業戛然而止。
這些音樂巨匠,有些投身到保家衛國的革命洪流中,有些隱居深山不問世事,也有些跑到國外——特別是港島和台島——同時也將紅遍亞洲甚至世界的大滬海夜歌風格歌曲,帶到了港島和台島,從此生根發芽。
投身革命的幾個知名音樂家,最後大多數都成了紅色歌曲的作家,比如國歌。
隱居的有些創建了音樂行,有些建立了音樂類院校,比如江清川即將去讀的這所星瀚音樂學院……
那麼回到選秀類節目,如果真有幾首歌被重新填詞拿來參加這種選秀節目,當然成功幾率會很高了!
難怪張佳月老爹張正軒會卷入莫名其妙的危機裏!
一切了解差不多後,江清川關機離開網吧。
他的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快高考吧……
高考完事趕緊去南粵找到自己女朋友,抓緊念完大學。
畢業了,就趕緊找個二、三級城市或是小縣城找份工作算了。
內地這種歌壇現狀,需要一種強大的流行風尚,才能刺激它真正進入流行音樂的發展階段——就像上世成熟的港、台流行樂。
江清川可不想碰這個爛攤子。他最想幹的,是挑一個環境優秀的地方,蓋間二層小樓,在樓前樓後圍上籬笆,種上花花草草——最好屋子能在河邊,還可以釣魚養魚,欣賞山水。
傍晚時候,他和女友兩個人就拿著吉他,互相倚靠,伴著夕陽,搖著座椅——江清川腦子裏的存貨足夠他每天唱出一專輯的新歌給女友聽!
等到兩人有了後代,無論男女,他要是喜歡音樂,就讓他拿著這些歌曲去試試改變流行樂壇;要是不喜歡,就抓緊找對象,然後繼續給自己未來的老公或是老婆唱……
想到這兒,江清川又開始懷念他的女友——
上世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買個帶院子的一樓,種上一地花花草草,養些小動物。這樣夏觀荷花冬賞梅的生活,也成了江清川上世甚至現在最大的人生目標。
可惜,上世的別墅已經準備好兩套,但是女主人和別人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