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你可以不知道這裏的省長和省委書記是誰,但你一定知道東南這一片的徒弟上許多掌控著重要資產的人其實都姓吳,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吳家的後裔,有的還沒出五服,有的或許隻是祖上是吳家的某一支,總之在東南,吳姓之人在吳家這顆大樹的遮蔽下攀岩生根,在長達二千五百年的時光裏牢牢地把控著這片土地。
但吳家又是十分低調的,吳家從事的事業也僅限於商業,吳家子弟從不許入朝做官,吳家不涉及政治,所以吳家才能從兩千五百年前一直到現在一直的繁衍生息,從未遭受到巨大的打擊。
世家大族不涉政治,其實這已經是所有的世家大族默認的鐵律。
世家大族生活在華夏的某一個區域,他們的實力已經強大到能夠掌控到那一區域國計民生的程度,幾乎已經觸碰到了國家政權的底線,所以在華夏,許多世家大族為了隱藏鋒芒就會勒令自己家族的旁係以及嫡係弟子絕對不許入政從政。
如果某一個家族既掌握了某一地的經濟,而且這個家族還掌握了這個家族在本地的政治權利,那麼這個家族距離滅頂之災也就為時不遠了。
水滿則溢,月滿盈虧的華夏古老哲學很有道理,世人要想在這個國家好好活下去,就不能不忽視這個道理。
吳家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吳家發展了兩千五百年也相安無事。
其餘的世家大族,秦家,劉家,楚家無不堅守這個底線,最接近這個底線的也不過是,川西劉家有胡海泉那麼一個當省部級大官的女婿而已,女婿並不是嫡係,所以吳家暫時沒有觸碰到華夏的底線。
楚家在東北是發展黑道勢力的,至於政壇上,整個東北就沒有一個姓楚的大官。這是因為楚家不行嗎?是楚家沒能力扶持幾個楚家的政治天才當上大官嗎?不,楚家肯定是有足夠的實力和話語權將楚家人扶持上大官的位置的,但楚家不會那麼做,那麼做的結果隻有一條路,楚家會在國家這個暴力機器的摧殘下瞬間毀滅,化作飛灰。
至於秦家,那更不用說了,從秦關西往上數三輩子就沒有一個秦家人在政府做官,秦家的血脈比較特殊,後代比較少,往往一代人都是一脈單傳,秦家那有限的旁係子弟大部分都隻是在關外做一些小生意,頂多在關外有一定的話語權,並沒有一個秦家人當上大官。
秦家唯一的大官就是秦關西......秦關西說起來還是個中將......但是,所有人心裏都清楚,秦關西這個中將是沒兵權的,說白了就是一個光杆司令,名譽上的將軍......
哪怕是紅岩島上駐紮著一個聯合艦隊,但那艦隊的指揮權並不在秦關西的手裏,哪支軍隊的指揮權牢牢的掌握著國家的手裏,而秦關西也隻是能建議建那支軍隊做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情而已,而倘若真的有一天秦關西想要調動那隻艦隊的話,艦隊的各個艦長,包括蕭曉曉那妞兒在內的軍官都肯定不會聽從他的指令。
所有的世家大族發展了那麼多年,其實每個家族都有每個家族的生存哲學,這個哲學最簡單的哲理就是要知道進退,要懂得急流勇退適可而止。
唯一不懂得這個道理趙家之慘家就是活生生的反例。
趙家霸占京南,其勢力已經蔓延到了京南市的各個角落,按理說這時候的劉家最應該做的就是知進退趕緊老老實實的夾著尾巴做人,可是劉家卻偏偏不這麼幹,劉家不但占據了京南的經濟脈絡,而且趙家人還在國安局有著一席之地。
而國安局正是維護國家安定,平穩各個家族的存在,趙家將人安排在了國安局內部,這不是找死嗎?再加上後來的趙高不知天高地厚妄圖改天換地,結果遭到了華夏政府乃至整個武林的反對和鎮壓,這次導致趙家的勢力從此一蹶不振,甚至在京南市也隻能老老實實的趴著,再也不敢叫囂。
華夏幾大家族,說白了都是華夏這盤大旗下幾顆稍微重要的棋子而已,棋子再厲害也不可能跳出下棋之人的手掌心,更不可能跳出棋盤,因為跳出棋盤之後,棋子便什麼也不是......
至於華夏這盤棋下棋之人是誰?其實這個下棋的人並不是一個人,下這盤棋的人,是十幾億的華夏人,準確的概括,就是十幾億人的集中利益和集中思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