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中華英雄(1 / 2)

華夏,還是那個華夏。

天京,還是那個天京。

隻是天京的天,有些灰蒙蒙的。

天京市。

匆忙的行人步履匆忙的穿街繞巷,為了他們的夢想去努力去打拚,為了他們的事業去奮鬥,去掙紮。

長安街,天京市最繁華的一條街道,同時也是華夏九百九十萬平方公裏國土絕對中心的位置,紅星閃閃的廣場。

清晨,第一縷陽光升起的時候,雄赳赳氣昂昂的國旗儀仗隊的士兵們穿著幹淨整齊的軍裝,抱著鋼槍,扛著招展的國旗闊步而出。

這是一天一次的升旗儀式,也是每一天讓許多遊客和市民駐足等待的時刻。

許多外地的遊客來到天京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升國旗,升國旗本身沒有什麼可看的,因為華夏人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都要經曆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隻不過在天京市看升旗,尤其是看鮮豔的紅色國旗在國徽和偉人畫像注視下冉冉升起的時候,那種自豪感和由內向外迸發出來的榮譽感根本無法用語言去形容。

國旗的升旗儀式周而複始的每天都在進行,每日都有衣著光鮮穿戴整齊的儀仗隊在太陽在東方爬起升起第一縷太陽的時候將國旗穩穩的升在旗杆上。

可是今天,前來觀看升國旗儀式的遊客和市民們發現了有些異常。

因為,今天的國旗先是升到了最頂端,然後居然又緩緩的向下又落到了距離杆頂約莫三分之一的位置便停住了。

怎麼個情況?

遊客們麵麵相覷,議論紛紛,大家都在猜測難道是升國旗的係統發生了故障?

有的常年生活在天京市的老天京人見過這種情況,有的老人則是猜測這應該是國家的某位領導人去世了。

按照華夏一直以來的傳統,凡是有國家重要的老一輩領導人去世的話便降半旗以示哀悼,降半旗也並不是將國旗真的降在旗杆的中間部位,而是按照常例將國旗降在旗杆三分之一的位置表示哀悼。

老天京市人見慣了朝代更換,也見慣了某一位當年掌握著生殺大權的領導人在銷聲匿跡了十數年之後在軍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所以大家也見慣了廣場上降半旗的儀式。

隻不過,大家都在好奇是哪一位老一輩領導人去世了呢?

按照常例,當重要領導人不幸離世的時候,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總是要在前一天晚上播報一下這個哀傷的消息,可是昨天晚上的新聞聯播沒有任何播報有關於任何領導人去世的消息,包括今天一整天也沒有任何領導人去世的消息。

沒有重要領導人去世,也沒有什麼類似於西川省大地震那樣舉過哀傷的災害發生,那為什麼要降半旗?

沒有人能解釋的明白,也沒有人能說清楚為什麼要降半旗,唯一能夠解釋的這件事的就是國旗升旗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小故障。

但真正的情況卻是,降半旗的命令是一號首長下達的。

一號首長要用這個莊嚴的儀式去祭奠一個人,一個年紀輕輕卻為國犧牲的人。

雖然他的名字在華夏並不出名,甚至他也不是任何的老一輩國家領導人,但他為這個國家做出的貢獻絕對不比任何國家領導人差!

降半旗的殊榮,屬於秦關西。

隻是為了國際影響,為了照顧那些被秦關西所殺領導人的國家的民眾情緒,一號首長不便將秦關西的名字公之於眾,但一號首長包括會牢牢的記住這個為了國家複興而奮鬥的年輕人。

他是個英雄!

從這一天開始,國安局的一麵牆壁上了多了一張照片,天京市烈士陵園的榮譽紀念石碑上也多了一個不起眼的名字,秦關西。

國安局有一麵牆,牆上掛著的是從國安局創建以來犧牲的國安局特工,同時也包括一些為了國安局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秦關西的照片赫然掛在曆屆國安局局長的照片旁邊。

秦關西的黑白照片下有一行燙金小字:華夏英雄,國安局榮譽副局長,秦關西。

華夏,還是那個華夏。

天京,還是那個天京。

隻是天京的天,有些灰蒙蒙的,可在遠離天京市萬裏之遙的紅岩島,卻是豔陽高照,晴空萬裏。

高聳的椰子樹排成數排在地上投出了大片的陰涼,陰涼下放著幾張彩色的吊床,遠處不遠便是清澈的海岸以及那金黃色的沙灘。

距離海岸一百米的位置,一片透明的的納米粉質材料的高強度的圍牆從海麵突兀而起,如同長城一般赫然將整個紅岩島包裹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