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大劫案並沒有因為“欲擒故縱”而水落石出,劉川再次身不由己地卷入這場追查1200萬贓款的行動且越陷越深。
最終,物是人非,命運和劉川開了大玩笑,本是巨富之子,本應是前呼後擁的萬和公司的億萬資產的繼承人卻淪為階下囚,曾經的獄警成了今日的囚犯,開始了漫長枯燥的鐵窗生涯。也許“苦難也是人生給你的一份厚禮,它讓你成熟,讓你得到心靈的平靜,讓你擁有無畏而又平和的個性”。[3]
在監獄裏,劉川學會了知足珍惜,學會了麵對苦難,擁有無畏而平和的個性。在經曆獄中磨難後獲得新生,完成一個做事真誠、謹守規矩、待人謙恭的蛻變。
2.3.為愛堅守的悲情王子
海岩說:“《永不瞑目》的悲劇感最強”[4]。而這正是由於劇中主人公肖童的悲劇人生所投射的。
肖童,一個燕京大學法律係學生,成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常年在國外搞科研,肖童自己獨立生活,無拘無束,我行我素,崇尚個性,強調自我,是典型的“新新人類”一族。他帥氣、陽光、聰明、正直,似乎他的人生注定了一帆風順,可一次意外事件,他認識了女警官歐慶春,並產生愛戀。因此,他出於對愛慕的女警官的順從與依戀,為了獲得歐慶春的愛,她被卷入緝毒案件中,他冒險打入販毒集團內部獲取情報,並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和毒梟之女歐陽蘭蘭產生感情糾葛。歐陽蘭蘭就像一朵罌粟花,既美麗奔放又充滿毒性。因為她的占有性的愛,肖童進拘留所,成為癮君子被學校開除。而他所做這些犧牲完全是為了完成歐慶春交給他破獲販毒集團的任務。而他也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伴隨著案子的終結,走到生命的終點。
最終,肖童死了,他不是死於毒品而是死於愛情。肖童的愛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必然使他走向悲劇,他的堅守,他對歐慶春至情至性的愛情導致他的毀滅。
3.透過“王子”的愛情觀簡述海岩小說創作的愛情主題
愛情是文學中永遠不會過時的主題,海岩以其“疏可跑馬,密能穿針”的文思為讀者編織著動人的愛情故事。
小說中的主人公,他們完全不為俗物所羈絆,為了愛情可以拋棄身邊的財富、地位,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可以說這種愛情就像蔚藍的天空一樣透明澄澈,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性質。《永不瞑目》裏大毒梟之女歐陽蘭蘭為了心愛的人也付出了一切,可因為心愛的人通風報信而死。《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巨富之子吳曉更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心愛的人不惜拋棄巨額家產。海岩的其他小說,如《深牢大獄》、《平淡生活》等作品都有類似的表現。
4.結語
海岩不遺餘力地為讀者展現出鮮活靈動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以此描述一個個理想傳奇和愛情童話,在讚頌愛情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歌頌人生理想。主人公們能那麼執著地捍衛愛情,必然會執著的捍衛理想。“任何一個文學形象,其人性蘊含的豐富與否通常與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突出程度以及個性意識傾向的強烈執著程度有直接的關係”[5]。海岩賦予筆下的王子們身上愛情、道德、良知等人性因素,他總是把人置於無奈、淒涼的境地,使他們不斷遭受打擊不得不在道德、情感、生存、利益之間做出痛苦的選擇,甚至麵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每個人都有夢,但每個人都會醒,我想海岩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為我們編織唯美絢爛的夢,最終徹底把夢打碎,讓我們在一得一失中學習生活思考人生。
海岩的創作是一部部小說,我們應以小說的方式去閱讀。小說是關於情感的,我們應以情感的方式去閱讀。小說是關於生命的,我們應以生命的方式去閱讀。(作者單位: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彥《海岩:為文學尋找更大的空間》
[2]海岩《我筆下的七宗罪》[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
[3]《深牢大獄》作家出版社P474
[4]《煽》海岩語錄集.作家出版社
[5]楊鑫輝.心理學通史[M]山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