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CT表現
醫學影像
作者:張誌強 李孟雲
[摘要] 目的 探討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CT表現特點。 方法 回顧性分析71例IPFI患者的CT檢查資料和病曆資料。觀察三種主要CT表現在肺野內分布情況,比較不同免疫狀態IPFI患者CT表現。結果 IPFI主要CT表現為結節或腫塊、肺內實變影及磨玻璃影,病變以兩肺分布為主(P0.05)。
2.3不同免疫狀態IPFI患者CT表現比較
免疫抑製患者多發肺實變率高於免疫正常患者,而單發肺實變率低於免疫正常患者,免疫抑製患者胸腔積液發生率明顯高於免疫正常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IPFI多發生於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如惡性腫瘤、重症肝炎、肝硬化、AIDS、器官移植等,也有部分發生於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主要病原微生物為曲黴菌、念珠菌、隱球菌等,早期症狀或體征可明顯,也可有咳嗽、咳痰、發熱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表現[5]。CT掃描對於肺部疾病的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IPFI的CT表現複雜多樣,謝麗璿等[6]回顧性分析117例IPFI患者的CT表現,其中88例表現為肺內單發或多發結節、腫塊影,59例為肺內實變影,34例為磨玻璃影。本組IPFI患者中結節或腫塊影53例(74.6%)、肺內實變影39例(54.9%)、磨玻璃影21例(29.6%),與文獻報道相符,表明以上三種征象是IPFI主要CT表現。另外本研究結果還發現部分患者CT表現還包括單側或雙側胸腔積液、縱隔及肺門淋巴結腫大、支氣管或血管束增粗、網格狀影幾種少見伴隨征象,這些征象並非IPFI的特征性表現,在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以及患者的基礎疾病中也可出現,對於IPFI的鑒別診斷價值不大。
本研究還對三種主要CT征象的肺內情況進行了觀察,發現結節或腫塊影、肺內實變以及磨玻璃影雙肺發病率高於單肺,結節或腫塊影、肺內實變下肺野分布、肺野外周分布均高於上肺野和肺野中央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發肺實變的發生更傾向於免疫抑製患者,而單發肺實變影主要發生於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主要原因在於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不易局限,更容易出現肺內葉或段的實變以及多發、播散病灶[8-10]。另外,本組免疫功能低下IPFI患者胸腔積液的發生率高於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盡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胸腔積液並不能作為IPFI與其他肺內疾病的鑒別依據,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多伴有器官移植、重症肝炎、肝硬化等基礎疾病,單從CT表現無法判斷是IPFI侵犯胸膜所致還是基礎疾病產生的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