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一定要趙書記點頭才行,要不,我們都分別去找一下趙書記。”
“趙書記那邊是要去找,但我們不想個辦法出來,光是去找趙書記,趙書記的意思肯定還是一樣,以當前縣裏財政緊張,一旦教師調整待遇,其他部門的人就會有不滿情緒。我覺得啊,這並非是趙書記不支持我們的隻要原因。”
“哦,那趙書記為何還這樣?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夠讓趙書記同意這個工作呢。”
“我覺得這是趙書記對我有點意見,你們想,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忙著教育方麵的工作,走訪一些鄉村,特別是在山區教育問題上麵,我是多次在媒體麵前表態,要用最大的力量去完成山區教育設施改革。我也是隻顧著工作上麵的事情,一心想要把山區的教育事業搞上去,趙書記可能覺得我過於搶了風頭。所以,才會給我壓力。”
我把自己的想法說了,這幾個人也都和我有共同的工作思路,都想把雲嶺縣山區的教育環境改善一下。他們聽了我說的這話,也都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情。
“宋縣長,其實你做這些都是老百姓的需要,趙書記他怎麼就會妒忌呢。”
“他是縣委書記,我這個縣長要是都把風頭搶光了,換了是你當這個書記,心裏會舒服嗎?”
“那怎麼辦,趙書記不高興這件事情,他肯定不太支持我們的這個決定。”
“我看,得安排幾次媒體的采訪,對我們縣裏要發展鄉村教育工作的事情進行報道。這次,我們要把趙書記推到鏡頭前麵,讓趙書記成為媒體的公眾人物。”
“如果這樣可以讓趙書記改變決定,那我們就安排一下這方麵的工作,宣傳部來具體負責。”高俊說到。
我以提醒,他們兩人都明白了我的心思,也清楚這會兒趙書記為什麼要反對在這個時候去改善山區教育的工作。
趙書記其實不是不想做這個事情,而是,他希望在做這件備受關注的大事的時候,讓市民和媒體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他縣委書記做出的決定。
我和趙強在工作中合作了這麼長的時間,他是一個什麼脾氣的人,我還算是摸清楚了一點。隻要給趙書記一點麵子,把他當成是雲嶺縣最後做主的這個人,什麼問題都是好商量的。
摸清楚了趙書記心裏的想法,我們就能找到好的法子來讓趙書記改變自己的主意。經過這麼一個短會,我和幾位領導商議了下來。
高俊負責做趙書記的思想工作,縣委組織部的人負責媒體宣傳,電視裏,縣日報要對我們雲嶺縣重視山區教育工作的情況進行采訪報道。我們這次要把趙書記作為中心,推到媒體的前麵,讓趙書記和這件工作聯係為一體,大家會覺得這項工作是趙書記拿出的決定。
隻要趙書記覺得自己做這樣一件事情很有價值,也得到了媒體的認可,我相信趙書記也不會再來反對我們提出的意見。這本來就是為民的好事,是一個地方領導應該去承擔的責任,趙書記需要的,就是能夠在自己當書記期間,給自己留下好的名聲。
我想,我們做山區教育事業改善工作,這是全縣百姓,上級領導們都在關心的大事。在這個時候,也是最能讓趙書記臉上增光的機會,我們要給趙書記創造這麼一個機會。
為了讓這件工作盡快的落實下去,高副縣長在第二天就去找了趙書記,側麵的和趙書記提到了加強對山區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投入,提高山村教師的生活補貼待遇。有了好的工資待遇,才能夠鼓勵大家去山區裏麵教書,山區的孩子們需要這樣的幫助。
趙書記當時也沒有明確的答應高副縣長,認為目前的機會還不夠成熟。光對教師隊伍調整工資,不利於各個單位內部穩定。
這次去找趙書記,也隻是去試探一下趙書記的意思,並沒有想到會有滿意的結果。
趙書記的否決,這是在我和高俊的意料之中。高俊下來之後,就給我彙報了這個情況,我提醒高副縣長,要盡快的幫趙書記樹立一個麵子工程起來,讓趙書記感到自己是這個項目的主要號召人,是他想為山區的孩子們做這樣一件大好事。
縣裏這邊的媒體好安排,隻要宣傳部出一個工作計劃出來,電視台就會配合縣政府的工作。我們先安排了縣電視台對雲嶺縣委、縣政府今年將會加大財政投入山區教育事業的計劃進行報道,針對這件事情,縣電視台在受了縣委宣傳部的指示後,要求對趙書記進行一次采訪,縣委是不是在接下來將會加大力度投入教育事業。
我們估計放出了風聲,說是要改善山區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問題,加強對雲嶺縣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這樣的情況下,媒體再找縣委趙書記做采訪的時候,問到趙書記,關於縣委加大對雲嶺縣教育工作的財政投入這種問題的時候,趙書記麵對媒體,肯定是不會否認縣委根本就沒有提過這事情。在這樣的情形下,趙書記也就隻有順應媒體的力量,自己就趁勢的做一個受人讚頌的縣委書記。他隻有在媒體麵前說,這是縣委下一步的主要工作,財政上麵會加大對雲嶺縣教育事業的投入,特別是對山區教育工作的重視,要提高山區教師的工資補貼。越是偏遠貧窮的山區老師,我們的待遇補貼就會越高,等等。隻有這樣,趙書記才不會被人當成壞人。
趙書記想要的,也就是把他推到前麵去,讓這個事情由他來宣布。這樣,當地的老板姓和媒體就會覺得這是他縣委書記的功勞,是縣委趙書記對山區孩子們的關心。
我們給了趙書記一個突然襲擊,把媒體的焦點都放在了趙書記的身上。在這種情況下,趙書記也就隻有站在我們的立場,一起支持山區教育經費的財政投入,改善山區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第二天的新聞中,電視,報紙都報道了縣委趙書記接受記者采訪的鏡頭。
果真和我們預料的一樣,趙書記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的話完全變了,一點都沒有說縣裏財政資金緊張,目前還沒有這個計劃。趙書記在電話中說的,正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效果,他代表縣委,麵對記者,說縣委正在製定一些政策,關於對雲嶺縣教師隊伍薪資問題的意見。等這份意見稿子出來之後,縣委領導班子討論通過,就按照現有調整後的標準執行。
山區的教師,我們會加大補貼待遇,以保證山村的老師們能夠安心的紮根在當地,傳授孩子們的知識,也鼓勵剛畢業的年輕學生到山村去支教幾年。待遇方麵,都會實行高標準。
在山區教學基礎設施上麵,市財政給縣裏撥了一筆資金,我們縣財政也會擠出一部分資金,來多建幾所山村小學,讓當地的孩子們都有學校可以讀書。
我看著電視,聽著趙書記在電視中激情洋溢的講了這些話,看他說話的那興奮勁,好像對改善山村教學問題的這個想法,比我們還要強烈。
縣裏媒體對這件事情進行采訪報道之後,也引起了嶺南日報記者的關注,覺得我們雲嶺縣對教育業的重視,這是一個值得長期報道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