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喜笑顏開的禹城百姓(1 / 2)

每個領取到木牌的百姓,本來慘白無光的臉上都會忍不住流露出幾分開心的神色來。

“太好了,至少有個可以收留我等的地方,不至於風餐露宿。”

不少聚集在一起同行百姓,聽聞此言紛紛點頭。

“多虧了縣令大人還顧念我等,不然那挨千刀的山匪將我等的住處一把火焚燒殆盡,我等如今卻是連個住處都沒有。縣令大人真是愛民如子,是個好官啊。”

大部分領到小牌子的百姓,都是如此感念著。

但也有小部分人,開始居安思危。

“就算是有能夠暫住的地方,但這也不是長久的辦法,難道要讓我們永遠住在這裏嗎?”

所謂遮風避雨的地方,便是“難民所”。這處建築在以前建好以後,乃是用作收留難民之用的。隻是禹城偏遠,且與西北之地隔了很遠,就算是有難民,也不會往這邊趕,所以建好之後,這“難民所”便空置下來了。沒想到如今山匪進城,卻是有了用上的一天。

然而“難民所”是用來收留難民,所以其內的布置是非常簡陋,雕龍花柱,假山水榭什麼的自不必想。更甚者,因為當初建造的時候府衙經費緊張,所以“難民所”中的住處實在是不多,也不大。如今大半座城的百姓都擠進這裏,擁擠不堪,短時間還好,若是長久下來,定然是要出現問題的。

於是剛剛才從失去住宅的痛苦情緒之中走出幾分的禹城百姓們,又開始擔憂起來。

好在他們“愛民如子”的葉縣令,又想出了辦法,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不出一日時間,本來還心存憂慮的禹城百姓們就看到,本來高高在上的兵士們竟然開始出動了。隻是這次他們並不是出來懲治山匪,而是幫助百姓們重鑄家園的。

一開始百姓們還有些擔憂,畢竟民不與官鬥,平日裏他們沒事的時候,也是盡量不與這些兵士接觸的,免得一個不小心就得罪了這些凶神惡煞地“官老爺”。

但漸漸地,他們發現這些兵士沒有絲毫的凶惡表現,有的時候看見年紀大的老者,還會主動上前多幫一點忙,於是禹城的百姓們開始放心了。

“與民同樂”的活動沒有持續很久,因為很快葉縣令又下了兩道指令。

第一條便是“以工代賑”:願意出手修複為城中建築的百姓們,可以另有賞錢。

“難民所”提供住處,吃食上卻是提供的少,勉強不至於讓人餓死。想要吃的飽,僅僅隻是混吃等死卻是不夠的。

於是在街上整理廢墟的人除了那些兵士之外,更多了城中的百姓,還多是一些壯漢。

而第二條指令卻是讓城中富有人家資助。

禹城偏遠,就算是府衙也沒有多少錢。支撐起半個城鎮的百姓的每日吃食已經很是艱難了,更不要說出錢治理廢墟。

於是葉縣令就把主意打到了城中富商的身上。

他倒也不讓人白資助,名言若是有資助的富商,以後在城中的生意可有優惠。而優惠,無疑就是稅收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