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潁川文會(2 / 2)

戲誌才主動說道:“山長,剛才在書院外,在下守關時,聽到了一首好詩。”

司馬徽道:“什麼好詩?”

此話一出,袁紹臉上的表情微微抽動。

他明白是劉宣的詩。

可恨啊!

戲誌才又幫劉宣揚名。

袁紹心中又是嫉妒,又是暗恨,卻又無可奈何。他隻能安慰自己,等文會開始後,他再高談闊論,把劉宣的風頭壓下去。

戲誌才不管袁紹的想法,他指著劉宣,介紹道:“山長,此人姓劉,名宣,字重光。他在書院外,做了一首好詩,詩是這樣的。”

說到這裏,戲誌才稍作停頓。

然後,戲誌才抑揚頓挫的誦讀道:“男兒立誌出鄉關,功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司馬徽聽後,眼中一亮。

品讀一番,司馬徽捋著胡須,誇讚道:“妙,妙哉!這一首詩,的確經典。”

司馬徽看向劉宣,誇獎道:“重光誌向遠大,將來必能成就一番事業。”

劉宣道:“司馬先生謬讚了。”

司馬徽輕笑,說道:“年輕人,就該有年輕人的銳氣,你太自謙了。詩以言誌,你的誌向抱負,都在詩裏麵展露出來,這是不可否認的。”

劉宣微微一笑,沒有再多解釋。

司馬徽這樣認為,不是一件壞事。

總之,能讓司馬徽記住他,更留下一個好印象,這就是好結果。

司馬徽話鋒一轉,鄭重說道:“今天潁川書院文會,參加的人來得差不多了。”

“這一次的策論,是討論如今的朝堂局麵。”

“諸位思考一番,再各抒己見。”

司馬徽沒有多餘的話,直接進入主題。

朝堂局麵,看似簡單,卻又不簡單,因為朝廷爭鬥離開是最複雜的。

眾人聞言,各自沉思。

在場的眾人當中,除了荀彧、荀攸、郭嘉、戲誌才等人,還有陳群等潁川的人,以及潁川書院的教習等。

所有人都在思考,考慮自己的論點論據。

司馬徽提出的題目,而每個人要做的,就是闡述自己的政治立場,闡述自己的看法,讓別人接受觀點。

袁紹神色如常,眼中隱隱有一抹喜色。

他一直在何進麾下任職,時常會和何進麾下的人商討朝廷局勢。

司馬徽的題目,對袁紹來說很簡單。

袁紹掃了眼眾人,見一個個都在沉思,心中一笑。

這一回,該他嶄露頭角了。

“咳!咳!”

袁紹輕輕的咳嗽兩聲,然後站起身,走到了大廳中。

他一抖袖袍,然後拱手先向司馬徽行禮,然後再側身向大廳兩側的人行禮。

最後,袁紹說道:“諸位,在下討個彩頭,先拋磚引玉。”

眾人聞言,目光齊刷刷的落在袁紹身上。

司馬徽微笑道:“請!”

袁紹目光轉動,掃了眼一旁的劉宣,見劉宣仍是一副思索的樣子,心中倍感暢快。

這一回,要讓劉宣知道他的厲害。

他堂堂袁紹,不會比劉宣差。

袁紹理順了思路,朗聲說道:“在下認為,如今的朝廷局麵,雖然暗潮洶湧,爭鬥不斷,卻暗藏機遇,有肅清閹宦,一掃乾坤的機會。”

袁紹直接提出他的論調。

這是總的論調,是袁紹接下來談及內容的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