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曆2016年六月六,據天文學家之前的觀測,這一天很可能出現日全食,且持續時間會達半小時以上,因此各大媒體都提醒廣大國民,提前做好預防黑暗工作。
曆史名城館陶縣今天迎來了一撥重要客人--國家地球研究所曆史考古隊,帶隊的是秦漢曆史研究泰鬥金大猷教授。由於館陶縣西南二十多公裏處發現了多人戰鬥的遺骨,其中有一具小女孩的,經碳元素檢測,這些人的死亡時間在公元184年的可能性最高,小女孩的年齡在8-10歲之間。金教授認為這很可能跟曆史上不知所蹤的張角女兒-張寧有關,甚至很可能就是張寧的遺骨。如果事實確是如此,將會填補一項曆史空白,也會為金教授正在研寫的著作《黃巾起義》提供重要的作證。所以,老頭子一聽到此消息,不顧已七十五高齡,帶上他的助手馬三山顛顛兒的就趕來了。
45歲的馬三山在學術界也是赫赫有名,研究生畢業後,就一直跟著導師金大猷,在三國史的研究上,很是拿出了一些分量很重的學術成果,如今已是研究所秦漢史研究室的副主任了。
在五個考古隊員小心翼翼的挖掘下,七具遺骨逐漸清晰的呈現在眾人的麵前。有四具散落在4米開外,有掉頭的、有攔腰斷為兩截的、也有斷手斷腳的,一看就是被慘烈殺死的;另外三具遺骨成戰鬥狀態,一具遺骨雙手緊持一柄長槍,槍頭穿過個頭較大遺骨的胸腹,深深紮進後麵小女孩遺骨的胸膛。從被刺遺骨左手緊抓住還未被歲月長河腐蝕完全的木頭槍杆來看,對麵遺骨應是被其梟首,因為一把環首刀就躺在他的腳邊。
馬三山戴著薄手套,拿著一把小毛刷,極其小心的清理著被長槍刺中的男子遺骨上的泥土,憑多年考古發掘的經驗,他直覺的感到,這次的發現將會是突破性的。經驗更為豐富的金教授,也興奮的不顧在場陪同人員的勸阻,親自下到坑中參與清理。
隨著發掘工作的進行,又有兩個小銀錠被發現,巨大的喜悅籠罩著在場所有人。誰都沒有注意到,此時的天空,正快速的黑了下來。
此時,馬三山正清理著小腹被刺穿的遺骨左手指骨上的一枚黑色小戒指,光線忽然的暗下來,讓他一愣,右手微微一抖,中指頭被戒指上不知哪兒冒出的尖刺刺了一下,當滲出的血滴到戒指上時,戒指竟然微微的暗紅了一下,可惜仰望天空的人們沒誰注意到。然後……
當日食過去,人們發現馬三山倒在了坑裏,已經沒有了呼吸……
第二天的各大新聞媒體,紛紛以《館陶考古重大發現知名學者離奇身亡》為標題對此事進行了報道,而金教授,則在愛徒遽然離去的突然打擊中住進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