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場中的“行路人”(1 / 1)

職場中的“行路人”

職場風雲

作者:含煙凝綠

陳新東大學畢業後,在眾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被一家大型國企錄用。初入職場,滿心歡喜地想著終於成了自食其力的‘上班族”,他幹勁十足。由於刻苦努力,陳新東多次受到老總的表揚,年底還被評為公司的“優秀員工”。第二年,陳新東繼續拚命工作,因為他知道,經過了第一年的“打基礎”階段,第二年應該是自己“往上走”的時候。但事與願違,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與陳新東一同進公司的兩個同齡人都得到了提拔,而他卻還滯留在原來的職位上。於是,陳新東的心漸漸不平衡起來,慢慢萌生了“跳槽”的想法。

一天,陳新東應邀參加一個同學聚會。他發現,經過兩年職場打拚,很多人在職場上已經初露崢嶸,有了自己的一小片天地。更讓他吃驚的是大學同宿舍的汪雲亮,現在已經是一家IT企業的副主管,月收入是自己的三倍。“論學習、口才、能力……大學時汪雲亮哪一條能比得上我呢?畢業後卻不聲不響地跑在了自己前頭。”陳新東這樣想著,心裏酸溜溜的,一頓飯愣是沒吃出什麼滋味,而“跳槽”的念頭卻愈來愈強烈。離別時,陳新東把汪雲亮悄悄拉到一旁,把“跳槽”的想法和盤托出,請他幫忙。汪雲亮非常仗義地說:“那就來我們公司吧,你本來就比我有能力,理應受到重用。我回去後先和老總通通氣……”

這樣,陳新東有了第一次“跳槽”的經曆。臨走時,老總極力挽留他,說公司本打算讓他在基層多幹兩年,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和人氣後就提到一個較重要的崗位上。但此時的陳新東年輕氣盛,老總挽留的話一句都沒聽到心上。

到新公司後,陳新東賣力工作,很快便受到老總的器重。一年後,他被提升為業務主管,副手便是大學時的同學汪雲亮。這時的陳新東總算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但好景不長,由於大批海外公司的湧人,IT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他所在的公司麵臨倒閉的窘境。這時的陳新東開始後悔起來,如果當時自己再堅持一兩年,可能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崗位……

一咬牙,陳新東又把一紙辭職信放在了老總的桌上。老總不想就這樣失掉一個優秀的人才,就把辭職信壓了下來。汪雲亮勸他說:“公司在危急關頭,更要共渡難關,不應該這樣一走了之。”但這時陳新東去意已定。做了多次思想工作後,老總發現再也無法挽留,便答應了他的辭職申請。懷著一絲愧疚,陳新東從老總辦公室出來,卻沒發現老總眼裏深深的失望……

再次辭職後,陳新東在職場上一直跌跌撞撞,不斷跳來跳去。不是由於不堪忍受領導的不公而辭職,就是由於工資低、待遇差而選擇離開……最後,陳新東靠關係在縣城老家的一個政府部門落下了腳。從競爭激烈的職場上退下來,過上了每天喝喝茶水、看看報紙的悠閑日子,陳新東渾身難受。而且他很快發現,政府部門的人事提升靠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資曆和關係。本來就不擅長搞人際關係的他到現在還是辦公室一名普普通通的小職員……

幾年後,又是一次同學聚會。坐在一群誌得意滿、意氣風發的同學中間,陳新東心裏越來越不是滋味。在聚會上,他又看到了汪雲亮,現在的汪雲亮早已升為了副總。原來,他離開不久後,公司被國外一個大企業收購……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行路人,想要在一段不能回頭的旅途中摘取最大最美的果實。一路上,他扔了很多果實,因為他總覺得最好的在後麵。結果,他發現後麵的果實越來越小。當跳槽成為一種習慣時,大部分職場跳槽人便成了故事中的浮躁“行路人”。

選自《半月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