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問題批判
作者:王誌軒
摘要:安陽是中國的古都。安陽擁有豐富的可開發曆史文化資源,在充分保護曆史文化遺產的前提之下,怎樣深入研究與整合資源,發展文化產業?認為安陽市可以圍繞建設“中國青銅文明之都”、“封神演義城”、“三國演義城”、“中國狂歡城”等主題,發展現代化的文化產業。把曆史文化資源加以整合、開發、包裝,形成品牌,推向市場,轉化為生產力。
關鍵詞:青銅器文明;封神演義;三國演義;狂歡
Abstract:Anyang is one of the historical capital city in China and there are plenty of undevelop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Anyang. How to reread and integrate those resources in the premise of protection? The essay thinks that Anyang could develop cultural industry focusing on the themes of “City of Bronze Civilization in China ”, “Fengshen Kingdom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arnival city of China”. Thus Anyang could develop and put these cultural capitals into the market and make it a strong productivity.
Key words: Bronze civilization;The romance of the Fengshen Kingdoms;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carnival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1)-12-04(6)
安陽是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一,①它坐落在華北平原中部,西枕太行山脈,東依滾滾黃河,漳、洹、湯、淇諸河自西向東逶迤而過,水草豐茂,沃野百裏。安陽現為河南省轄市,全市麵積7413平方公裏,人口542萬。
這裏是華夏文明的腹地與源頭,是甲骨文的發現地、《周易》文化發源地,是殷商王朝的都城所在。到了東漢未年,河北豪族袁紹於此間經營鄴城,曹操擊破袁紹之後占據此城,之後曹操加封魏公、魏王,鄴城即是曹操封地。曹氏在鄴城操練軍隊、加固城防、修築三台、吟詩作賦,一時間,鄴城成為北方重要政治文化中心與軍事重鎮。
曹魏之後,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定都於此。在南北朝大分裂時期,鄴地是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當時最富庶繁華的地區之一,是曆史上著名的大都會。因此,安陽與西安、北京、洛陽、南京、杭州、開封並稱七大古都。【1】
隋唐之後,鄴城被廢,居民南遷15公裏處的安陽,還其殷商故地。此後安陽為曆代州、郡、府城治所,建國後改稱安陽市,這裏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主要有冶金、煤炭、電力、電子、化工、紡織等產業。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南北貫通,是河南省的北大門、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
安陽市自然條件優越,山水相間,四季分明,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太行山聳立於西,壁立千仞,是世界著名的滑翔基地。太行大峽穀綿延百裏,紅旗渠玉帶水纏繞山間,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文化遺存豐富,這裏有世界文化遺產——殷墟、中國文字博物館、《周易》發源地羑裏城、曹操高陵、嶽飛故裏、袁世凱袁林。天地似乎格外垂青這座城市,給她以厚贈。
但是今天的安陽居民似乎沒有充分利用造物主給予的自然與曆史資源。安陽,這座天賦異稟的古城,現在華北平原的城市群中,並不卓然出眾,恰似泯然眾人矣的"仲永",令人黯然神傷。安陽雖然位列“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而屢見報道,但是大多數人對安陽的深刻印象還停留在電影《孔雀》②、《安陽孤兒》③等文藝作品的陰影之中。本文就安陽發展過程中麵臨的問題與發展戰略論述如下:
1古都安陽發展麵臨的問題
安陽現為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是河南省的北大門。安陽雖然工業基礎雄厚,但是由於地理位置原因,並未被列入“中原城市群”,因此有被邊緣化的危險。麵對嚴峻的發展挑戰,安陽市的發展思路,仍然是“以重點項目、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和城鄉建設四項重點工作帶動全局”,這樣的發展策略,並無新意,反映了城市管理當局的無奈。筆者認為,千言萬語,歸結到一句話,安陽市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核心價值,最終陷入產業"苦戰",汙染嚴重,後勁乏力,以至於資金、人才都會用腳投票,選擇逃離。
(一)安陽過去定位工業城市,過於追求GDP增長,造成環境汙染嚴重,與現代“宜居城市”漸行漸遠,是影響安陽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包袱。
安陽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工業發展起步較早,所以是傳統的老工業城市。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131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48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8.5%;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1∶61.7∶26.2”。④重工業是安陽市的支柱產業。這種產業結構,造成的後果就是嚴重的汙染問題,這是曆史遺留問題,也是影響安陽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包袱。
筆者在安陽生活了十餘年,對安陽市的汙染問題有切身感受。僅僅以水汙染問題為例,依據公開資料,上世紀末安陽的問題已經非常突出:“1998年監測資料表明,安陽市轄區內安陽河(洹河)、湯河、淇河等11條河流47個斷麵監測,19%的斷麵水質符合Ⅰ、Ⅱ類標準,6%的斷麵符合Ⅲ類標準,4%的斷麵水質屬Ⅴ類標準,71%的斷麵水質類型劣於Ⅴ類標準。”【2】
2006年公開資料證明,安陽的水汙染問題趨於更加惡化。“安陽市水環境質量現狀安陽市地表水屬有機汙染型,轄區內萬金渠、衛河、洹河等12條河流37個監測斷麵中,五類或超過五類水質監測斷麵占79%。雖然由於汙染源的不同使汙染物種類有所不同,但從整體上看,基本上屬於有機汙染型。”【3】
安陽空氣汙染也很嚴重,本文並非專門討論汙染問題,舉例僅此。世界已經進入網絡時代,這些汙染資料皆已上網,市民可以隨手得到。嚴重的汙染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安陽的城市形象,打擊了居民的信心。
安陽市市長張曉東不久前著文說:“改革開放30年來,安陽市經濟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經濟發展中依然存在著高能耗、高汙染和資源高消耗的“兩高一資”問題。麵對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積極調整結構,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已經成為安陽市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4】
目前,安陽的發展思路仍然存在曆史慣性,例如在“承接產業轉移項目”過程中,對於東南沿海淘汰轉移的項目缺乏嚴格篩選,在“產業集聚區”建設過程中,對產業升級不夠重視等等。如此,安陽可能在汙染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安陽的汙染治理難度較大,也考驗著政府的決心與能力。
(二)教育資源貧泛,居民人均受教育不高。
但凡古都,一般是地靈人傑,人文薈萃之處。但是這一切對於安陽來說,已經成為曆史長河之中的記憶。如今的安陽,給人的印象往往是一座終年籠罩在灰霾之中的工業城市,有散布在各處的曆史遺跡供人憑吊。
安陽市高等教育資源貧乏。十幾年之前,安陽轄區之內還沒有一所本科院校,這曾經長期是安陽居民的切膚之痛。2000年,安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安陽師範學院。2011年,安陽師範學院獲批專業碩士學位授予資格。目前安陽市的高等院校有三所,本科辦學層次有安陽師範學院、安陽工學院,專科層次有安陽職業技術學院。
安陽教育是河南教育的縮影,整個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在全國處於非常落後的地位,全省隻有一所211大學。2011年河南省共有762542人參加了全國統考,高考招生計劃中,本科計劃招生254204人,也就是說隻有約 1/3的考生可以上本科,一本錄取率僅為5.26%。
從科研單位來看,目前駐安陽的主要的科研單位有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安陽工作站、安鋼集團博士後流動站和安彩集團博士後工作站等。這就是安陽的科研平台的家底。
再據安陽市有關文件,安陽市整體人口素質偏低。大專及以上學曆人口比例,比河南省全省比例低0.35%,高中和中專人口比例比全省低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