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渴望上學(一)(3 / 3)

對於四柱這個不算要求的要求,卿寶當然不會拒絕:“好。下次等他來了,咱們一起玩。”

四柱疑惑道:“他下次什麼時候來呀?他家住哪呀,離得近不?”

卿寶笑道:“他家住在淨安街那裏,我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來。”

整天穿大街走小巷賣糖的四柱,自然是認識淨安街的,立刻說道:“淨安街?離咱們這裏好遠的。”

卿寶道:“他在一秤街柳先生那裏讀書呢,去書塾的時候正好從咱家門口過。”

一聽到越越在上書塾,四柱就沉默了,低著個小腦袋不知道在想什麼。

卿寶很少見他如此深沉的樣子,不由碰了碰他的胳膊,問他道:“怎麼不說話了?”

四柱這才抬起頭,眼光躲躲藏藏的,似乎有點不太敢說,再卿寶的一再追問下,他才小聲說道:“六丫,我也想讀書。”

卿寶的第一反應就是:“讀書是好事啊,這有什麼不敢說的,和咱娘說說去,找個師傅就學去唄!”

現代的孩子們,都不喜歡上學,家長又接又送的還不好好去呢,現在四柱竟然主動要求去上學,卿寶覺得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四柱卻愁眉苦臉道:“娘不會讓我去的,讀書要送夫子很多銀子的。”

卿寶這才驚覺這裏不是後世人人都上得起學的社會,現在的學生上學,是要給老師交一大筆學費的,叫做束脩。教識字的啟蒙老師會便宜些,越是有名氣的老師,要的束脩就越多。

“四哥,你知道夫子們都要多少束脩嗎?”

四柱大概打聽過這件事了,很快回道:“城裏有名的夫子有三位,最年輕的靳夫子一年收八兩銀子,張夫子收十二兩銀子,一秤街上的齊夫子,一年收十兩銀子。”

一聽這束脩的價格,卿寶立刻就知道四柱為什麼不敢和黃六娘說要讀書了,也明白為何古代要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了。

尼瑪,這貴死人的學費,哪是平民百姓消費的起的呀,看來這讀書還真是為有錢有權的人準備的啊!

怪不得說電視上上都說一些讀書人家裏如何如何窮了,光束脩就夠掏光家底的了,難怪有些讀書人家裏窮的丁當響了。

卿寶現在有點明白夏家為何這樣窮了,有夏五叔這個讀了十來年書的敗家仔在,一年要送出去十來兩銀子,這對一個土裏刨食的農村家庭來說,實在不能承受之重。

不過現在話又說回來,卿寶家賣糖已經賺了不少錢了,供個學生上學還是供得起的吧?

卿寶掰著手指算了算,從三月底開始賣糖,一天至少賣七十文錢,現在是六月底,賣了三個月了,卿寶家賺了應該有六七兩銀子,特別是後麵這個月賣水果糖,掙的更多,所以這三個月收入應該就有八兩左右。黃姥娘給過五兩,黃二舅給過一兩,扣除二兩禮金銀,黃六娘手裏現在應該有十二兩左右的銀子。

算完這筆帳,卿寶就知道,四柱讀書的事是要泡湯了,黃六娘是不可能拿出全部的積蓄,讓兒子去讀書的。

“名師咱別指望了,這城裏就沒有一般的先生嗎?隻教認字的那種,你上學肯定是先學認字的,那種啟蒙先生,束脩應該要的不多吧?”

四柱搖搖頭道:“不知道,等我再打聽打聽。”

晚上吃罷了晚飯,一家人坐在客廳裏包糖果。

四柱一直心不在焉,一會兒就抬頭看看黃六娘,然後趕緊低下頭去,一會兒又抬起頭看看,然後又低下頭去,來回幾次,卻始終沒有敢向黃六娘開口說話。

由於黃六娘總在家裏大吵大鬧,一生氣還會打他們的緣故,這幾個孩子,就沒有不怕她的。這導致了夏家男孩子的性格,都偏向於軟弱。

卿寶在一旁看著都替四柱累得慌,不由放聲道:“娘,四哥有事和你說。”

黃六娘沒有停下手中活,隻是轉過頭看了四柱一眼,問道:“什麼事?”

四柱被黃六娘一看,嚇的趕緊跳開了眼神,仍沒敢說話。

卿寶伸手使勁推了推他,他怯怯的看了卿寶一眼,見妹妹眼中滿是鼓勵,這才鼓起了所有的勇氣,大聲說道:“娘,我想去讀書!”

“當”一下,黃六娘手裏的糖就掉桌子上了,黃六娘轉過身來淩厲的看了四柱幾眼,然後她大聲的拒絕道:“不行!老老實實在家給我待著,讀什麼讀?你五叔讀了十幾年書,結果還不是連個秀才都沒考上?趕緊給我息了這心,我有錢買房買地,絕對不讓你們讀那沒用的破書!”

被她一吼,四柱如被霜打了的小草一樣,頓時蔫了。

卿寶見四柱眼裏有淚水不停的在打轉,不由對黃六娘道:“娘,四哥既然想讀,就讓他去吧,咱家的生意會越來越好的,束脩會給的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