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原因探討為例論國際關係研究方法的綜合利用(1 / 3)

以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原因探討為例論國際關係研究方法的綜合利用

宏觀經濟

作者:王姍

摘要:國際政治學科成立100年來,領域內學科方法幾經發展,時至今日主要有傳統曆史方法、科學主義方法,在不同國別或學派間有著明顯的分立。筆者認為方法間的博弈固然有用,但作為研究人員沒有必要在二者間決出勝負,而應盡己所能促進二者的融合使用,形成獨特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結果更富說服性。

關鍵詞:曆史主義;科學主義;歐債危機;社會福利製度

中圖分類號: F815;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0-00000-02

一戰結束開啟了國際政治學科。百年來,這一學科起起伏伏,學科研究方法也幾經發展。至今為止,傳統主義與科學主義的爭鬥仍未停止,各種新興方法也層出不窮。曆史主義、行為主義、製度主義、後實證主義、女權主義等,都充斥在國際政治的研究領域。

不同的方法間有著彼此對立甚至不相容之處,學術上的辯論也不曾息止。但筆者認為,國際政治是可容百家之言的舞台,我們應當做的不是走向一種方法的極端,而要汲百家之長,使研究更為全麵、科學,所以當在研究中促使各種研究方法的綜合使用。

一、曆史主義與科學主義融會貫通

總的看來,國際政治的研究方法有曆史主義、科學主義兩種,二者之間總互相抨擊,筆者認為二者雖有對立卻也密不可分。兩種方法在產生時間上相連續,論證方麵互補,所以,它們之間並非你死我活,反而可同時為我所用。

曆史主義有著深厚的曆史支撐和倫理基礎,但缺少嚴密的邏輯證明和有力的說服力;科學主義以統計學等學科為基礎,有著一係列科學而嚴密的研究方法,卻少了曆史存在感,忽略了道德倫理。二者明顯互補,無論單純利用哪種方法進行研究都是不完美的,所以筆者認為隻有對二者綜合使用,才能使我們的研究過程和成果更全麵。我們可以先用科學主義的方法進行證明分析,然後再從曆史等人文方麵尋找更深層次的原因;也可以在定性分析得出一定成果的基礎上探尋科學方法能否支持我們的論點從而使得整個論證過程更清晰有力。如此一來,科學與曆史的氣息兼存於我們的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更容易獲得良好的研究成果。筆者一直在嚐試這種融合,希望能形成獨特的邏輯使自己的研究過程更為嚴謹。

借助上麵的文字,筆者概括說明了如何將傳統主義、科學主義綜合利用。下麵將以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原因探討為例進行具體說明。

二、案例分析——以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下簡稱歐債危機)為例

高福利製度總被視為歐債危機的根本誘因——高福利導致國家財政赤字嚴重,債台高築,並改變了民眾的生活方式,阻礙社會經濟前進,以此惡性循環使政府不堪重負而導致了主權債務危機。前述觀點乍看頗有說服力,但當進入關鍵假定領域從深層次反思,就會發現它是站不住腳的。

(一)從曆史主義角度思考社會福利政策的意義

我們隻要回想一下曆史就可以初步認識到高福利政策對歐債危機解釋力不足。

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新政大獲好評,不得不提的是使美國平穩度過經濟蕭條期的社會保障製度建設,製定社會最低工資標準、設立社會保險法案等為國民經濟恢複奠定了良好基礎。德國的福利政策則更早,可以追溯到俾斯麥的時代。至1927年,德國先後建立了疾病、工傷、殘障、老年和失業社會保險,從而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社會保險體係,這種做法即使在納粹德國時期也沒有變更。1957年農民也被納入了全民社會保障體係。二戰後,聯邦德國曆任總理阿登納、路德維希·艾哈德都奉行“社會市場經濟”政策,通過經濟的自由競爭提高效率,又通過強調自助的社會保障製度保證社會的公平與安全,從而創造了長達2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的奇跡。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英國等國的曆史上。我們不能否認後工業化的社會福利政策有負麵影響,也存在亟待改革之處。但社會福利製度對確保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推動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起到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因此福利製度應得到公平公正的評價,它對於一國緩解經濟危機與動蕩,實現經濟騰飛是必不可少的,對於穩定社會、保障民生也是必須的,不能因為存在暫時的弊端就完全否定福利國家和福利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