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藍家與張家(1 / 2)

東北沈陽有奉河村,乃一小村,人口不過千人,地勢極為複雜,山高水清。

奉河有民居百餘戶,多數民居不相鄰,在偏僻樹木茂盛處,有兩小屋,也相隔百米,一戶是習武世家藍家,一戶是書香世家張家。

時年1927年,國家時局動蕩,奉河早已不如往日繁榮,卻勝似往日和諧。

藍家人一家五口人,家君藍坤,妻子劉氏,母親李氏,有一兒一女,兒名叫藍少餘,女名叫藍若如。

藍少餘十六歲為兄,藍若如十四歲為妹。

藍家素來尚武,祖上武舉人,如今大不如前,藍坤中等身材,自幼習武,滿目精神氣,妻子劉氏尋常婦人家,老母李氏年高邁,體弱無力。

少餘自小調皮搗蛋,好貪玩,為人性情豪爽,也好習武,卻不愛念書,大字不識幾個,經常給家裏惹禍,其母總是放心不下,藍坤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道:“哪個男孩子不調皮搗蛋的,況且是我們藍家的兒子,調皮些才好呢。”

一般藍少餘惹出了什麼禍端也不必太擔心,畢竟有這麼個父親給他出頭呢。

藍若如自小聰穎,好學習,愛思考,長得端莊漂亮,每次有客人來,總是誇讚藍若如,也深得父母喜愛,尤其是母親。

附近張家是藍家的故交,張家窮困,家君早亡,有遺孀吳氏,典型封建女子,其有一子,十五歲,名叫張勁,生的膀大腰圓,力氣非常大,一幅憨態可掬的樣子。

張勁的父親是奉河村的私塾老師,愛好學問,一心希望兒子成才,可英年早逝,因此張勁的母親常逼迫他學習。

張勁和藍少餘一樣,好貪玩,經常給母親帶來憂慮。

他父親雖然是私塾老師,其母為人也端莊,可他身上完全沒二人的影子,卻好習武,一心想做《水滸》裏像魯智深武鬆一樣的大俠。

四月份,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奉河村裏的關帝廟旁邊,有許多人在拜關公,藍少餘與妹妹經過這裏,大為不解,這關帝廟平常也有人在祭拜,可沒見過今天這麼多人。

藍若如道:“哥哥,今天關帝廟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啊?”

藍少餘瞧了瞧,道:“走,過去看看。”

誰都知道,不管是黑道白道,要結拜同生共死都要拜關公,可這次卻不一樣,這是是來求保平安的。

據了解,因為是軍閥混戰,土匪猖獗,鬧得民不聊生,這奉河村隻有一個關帝廟,大家一起來拜關公保平安,再就是日本人入侵我中華,為了抵禦外敵,國民政府征兵,有點血性的男兒都去從軍了,家裏人為了盼望他們能得勝歸來,也來拜關公。

藍少餘道:“還挺熱鬧的,我們過去玩玩吧。”

藍若如稚嫩的臉嚴肅道:“哥,什麼熱鬧,什麼玩啊,現在我們的國家麵臨著憂患,古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現在雖然不能為國家盡一份裏,可也不能用想著看熱鬧,總想著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