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和三個兒子坐在桌子對麵,大伯率先開口,道:“明日的宴席怎麼說?要在哪裏擺?”
村長接話,道:“這次中舉是大事,要請全村人吃酒,我們兩家的屋裏都沒這麼大的場地,不如在河岸上擺。”
沿河一帶地勢平坦,近日又風和日麗,在那裏擺上百桌都不成問題,請村裏的婦人幫忙,架上大鍋做吃,一輪就能吃完,省事兒。
眾人一想,覺得此舉可行,就定了下來。
村長又道:“那我讓君平君安君逸三兄弟去能幫忙的人家請一下,順便讓她們把家裏的桌椅板凳鍋碗瓢盆都搬著來。”
眾人點頭,大伯皺起眉頭,道:“那飯食菜品怎麼辦?全村人吃,一定少不了,我們家也沒這麼多糧食和菜,明日就要擺,時間太趕,現在日頭都偏西了,去鎮上買可能來不及。”
半夏道:“這個不礙事,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我才沒順路從鎮上采購東西,而是準備就在村裏買這些。家裏有餘下肉的,有糧的,有菜的,都可以拿來賣給我,村裏人有錢賺,我們也湊齊了擺宴要用的東西。”
村長一拍膝蓋,懊惱道:“半夏你為何不早說?早知如此,方才把村民聚起來時,就應該一道把這事跟他們說了,順便通知她們明日一早帶上桌椅板凳鍋碗瓢盆過來幫忙,還不用君安他們挨家挨戶去通知。”
半夏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是我疏忽了,隻能麻煩爹爹再去敲一次鑼,現在正值秋收季節,不用費力背去鎮上他們就有錢可賺,不會嫌麻煩的。”
村長歎氣,“那隻能如此,這下可得商量好了,一並說了去,我可不想一日之內敲三次鑼。”
一眾人哄堂大笑,隻有大伯依然愁眉不展,“話是這麼說,但這事這麼大,總得有個掌事,管著用來置辦的銀錢還有買回來的東西,誰負責去買東西也是個問題。”
趙氏與大伯對視一眼,在一旁插話,道:“對啊,你們走一天路也累了,這事總得有個操辦的人。”
他們想的,是明示暗示,景天鬆口讓他們家負責掌事,那銀錢和買來的東西就是他們管著。
看李老漢一家如今的穿著,應該是賺了些錢的,一個月至少不會低於二十兩。
這次辦事,有村長跟著添銀,兩家湊起來定是不少銀子,掌事多少是有油水可撈的,如此一遭下來能撈不少。
景天對大伯和趙氏的小算計了然於心,尋思著要不就答應下來,他們也能省事,出些銀子,隻需要坐享其成就行。
半夏卻笑意盈盈,道:“我不累,我能負責這事兒,買的東西我會把賬麵記清楚,隻是要麻煩幾位堂哥幫忙過秤。”
她還記恨趙氏與周氏對翠枝的惡毒之語,一文錢的便宜都不想讓趙氏占了去。
而且,趙氏實在貪得無厭,她備了三十五兩銀子對付這次宴席綽綽有餘,若是讓趙氏置辦下來,隻怕大半都要進了趙氏的腰包,用在宴席上少之又少。
花這麼多錢辦不出一場體麵的宴席,旁人少不得說她們摳門。
白白花錢還遭人詬病,恕她幹不出這樣糟心的事兒來。
果不其然,半夏把趙氏準備撈油水的路堵回去,趙氏臉色就有些不好,但沒法發作。
大伯幹咳一聲,“那行,既然都定下來了,大牛二牛你們跟著半夏和你陳叔去場子那邊,幫忙搭把手。”
村長點頭,起身帶頭往場子那邊去,準備敲鑼召集村民,讓他們把家裏能賣的菜和肉拿來賣給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