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速之客(1 / 2)

長江一浪接著一浪的拍打著,一波接著一波的翻騰,長江水所拍打之處正是北固山北部的懸崖低,北固山陰的腹地藏著一塊寬敞的洞穴,正值冬季的江南寒氣逼人,然而洞穴裏的溫度正適合居住,隻是荒無人煙,時不時從洞口裏出現幾隻蝙蝠。

渾身濕淋淋的小妖狐花玖拖著暈闕過去的林若雲,被江水浸泡的身體居然驅不散林若雲體內的寒氣,身體依舊是硬邦邦掛滿了霜,小妖狐渾身無力,但還是硬著頭皮把林若雲拖到了洞穴之內,看著林若雲冰冷的躺在石頭上,眼淚啪嗒啪嗒的流了下來,撫摸著林若雲掛滿霜的臉,落在林若雲臉上的眼淚伴隨著臉上的霜凝固了在一起。小妖狐一把解開自己的衣服,抱住冰冷的林若雲,希望用自己的體溫能讓林若雲不因為寒氣過盛而死去,而此時的小妖狐也是渾身顫抖,因為林若雲的寒氣反應,小妖狐一栽頭睡倒在了林若雲的胸前。

微風依舊呼嘯著,溫暖的洞穴裏如此安靜,安靜的有些不舒服,一陣雨過後,隻聽得水滴聲滴答滴答的往下落。

“小玖!小玖!”

也不知道是第幾個清晨了,陽光灑在洞口,洞口反射的光照耀在石頭旁的壁畫上若隱若現,隻是頭上掛在洞穴頂端的藤條晃動著。林若雲站了起來,隻感到一個輕功極好的東西在身邊略過,感覺是人的氣息,卻感覺不到是個人,林若雲望了望躺在石板上熟睡的花玖,摸了摸她的臉將自己的衣服披在了她的身上,轉過頭望著茫茫的長江。

隻是林若雲感覺到很奇怪,曾經讓他欲求一死卻不能的身上那股寒氣已經全部歸於丹田有順序的運轉著,身上的陰寒之氣早已散去,氣運了一下丹田發現自己居然可以將丹田中的寒氣運用自如,隻是不知道如何收放,突然寒氣衝向了天靈穴,像是針紮了一般,疼痛不矣,嚇得林若雲緊忙收回寒氣,歸於丹田之中運轉。

盡管林若雲身體恢複了,但還是很虛弱,將花玖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靠著牆壁坐了下來,手摸了摸石壁,發現石壁上有很多紋路,回頭一看,居然是四副經久滄桑的四副壁畫,林若雲驚奇不矣,陽光反射進來的光正好灑在壁畫之上,林若雲伸手摸了摸去,感到深深的敬畏,刻畫壁畫的人是如此的精妙細致。

這壁畫一共畫了三副,第一幅裏兩個人都著著春秋時期的服飾,左邊的人身材魁梧,皮膚黝黑,胸前挎著一把弓,右手握著二尺長劍向另一個人斬去,右邊的人伸劍擋下,身上的服飾比起左邊的人要樸實的很多,同樣也是皮膚黝黑,但是較左邊的人瘦小一些,林若雲看的出雖然畫中看起來左邊的黝黑大漢占了上風,其實二人勢均力敵,此時進攻的他或許下一招就該防守了,但憑著畫中右邊的人的身法來看右者較左者快的多,再或者力量也比左者力量大也不一定。

接著,林若雲把目光向右看第二幅壁畫。畫中的人正是上幅畫裏左邊拿劍挎弓的那位老者,林若雲此時驚呼著,這身體健壯皮膚黝黑的九尺老者竟然就是孔夫子,不論衣著還是舉止都和唐代畫像上的孔子一模一樣,隻見第二幅壁畫上孔子行著儒家之禮,麵對著楚王,後麵跟著一大堆弟子,第一幅畫像中左邊的老者比起孔夫子而言,臉色更莊重一些,也同樣行著禮仿佛是一同勸阻楚王做什麼事情。

這第二幅畫弄得林若雲摸不著頭腦,書塾先生口中的孔子,怎麼說都是一個溫文儒雅的書生,東林黨的老先生更是經常用《說文》裏的:“儒,柔也。術士之稱”來證明儒家的儒雅,教育孩子們不要習武,也正因如此父親從來未教他一點武功。

“孔聖人所重視的六藝為:禮、樂、射、禦、書、數,射和禦都是武學上的涵養,並且孔子教導弟子們要‘以直報怨’看樣子孔聖人是一個武功與才華並通的聖人,從今我得對孔子刮目相看啦。但是這個能和孔子對抗的人又是誰呢。那要是比孔聖人還要厲害的人,豈不是更厲害。”

林若雲搖了搖頭,接著把眼神又轉向了第三幅壁畫,第三幅壁畫上,晉朝的一位穿著簡陋的布衣的背後背著一把寶劍,一手拿著拿著《春秋》,一手拿著《墨經》,看著眼下的地圖而眉頭緊鎖的沉思著,看著那布衣的表情總感覺他想到了什麼,當然,此時的林若雲猜不到那布衣平民到底想到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