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57、那些年的麥客子(1 / 2)

57、那些年的麥客子

麥客子,中國古老的職業割麥人,顧名思義,民間對夏收季節外出幫人收割者的稱呼,屬於秦涼地區被雇傭為人割麥的短期勞務工。

秦川重生前那會兒,麥客子這種職業都在逐漸消亡。無他,每家每戶的土地都變少了,還有有土地的人也不種小麥了,另外外出的農民工都去打工了,如此幾方麵的作用,麥客子越來越少。

他上小學那會兒麥客子還很常見,自那以後便很少見到。

昨日他還是突然想起這事,便扔下鐮刀頭也不回地進城,去縣城五道口叫麥客子。此五道口非燕京五道口,渭川縣城的五道口,是一個分叉路口,310國道連接著天雍大道、解放路、建設路、濱河路,分出五條路,這才名叫五道口。

五道口往西直行兩三百米便是天雍大道,最南邊的一條路便是310國道。五道口這比較空曠,四處來往的汽車多人流多,便形成一個簡陋的集市。

秦川來到這時,他之前碰到過的麥客子,一個個蜷腿躬腰東臥西倒,這便是麥客子。人很多,他呼啦一喊“額們家割麥哩,要二十個人,一天兩圓五,誰過來?”立刻這些人蜂擁而來,一個個嘴裏呼著喊著“算額一個”。

這便是他叫麥客子的過程,沒什麼出奇的。

他叫的這些麥客子大多都是西涼人,一聽人說的西北方言,便知道是西涼的。再一問哪的?才知道是平陽莊縣的,就是武俠小說中崆峒派所在崆峒山所屬。

他們這些麥客子,每到古曆四月,便成群結隊來西秦、西晉甚至是南鄭割麥,一天兩圓到三圓被人雇傭著去家家戶戶割麥。一步跨到頂頭,再一站站往回走,弘農的割罷,長安的小麥剛黃,西鹹的小麥倒了,雍城的又跟上來。一步步往家裏走,拐個彎去秦城再割一茬,到古曆六月,便離家門不遠,回去自家的小麥還能跟上。

這便是麥客子的遷徙之路,像極了南來北往隨季節遷徙的候鳥。

中午秦婧問他怎麼突然想到這茬的,他說“額腦袋一靈光就想到哩。”而因為有麥客子代替,不用親自下地割麥子的小夥伴們,一朝被解放出來,各個讚揚他這靈光一閃“掌櫃的,好樣的。”

對此,秦克明雖然頗有微詞,但被秦川拉著,簡單算了一個賬,便啞口無言。

“答,咱們一天賣涼皮就能掙個四千來斤,四天下來,能搞這麽一萬六千斤,能賣一千八百圓。額這些連手一請假四天,耽誤咱們掙多少錢?額幫他們請一個麥客子,四天下來也不過十圓錢,十來個人頂多兩百圓,你說值不值?”秦川振振有詞。

老頭這麽思考著,那招呼來的五六個麥客子割麥子割得飛快,簡直能說是人形收割機。良久,事已如此,人已經叫來了總不能再趕走,秦克明隻能作罷。

“成成成,聽你的。”他一屁股坐在田壟上,總算可以歇口氣。

這邊有老頭看著,秦川自己也解放出來,拉著對此歡呼雀躍的秦致泰,一塊去新院子。留下認識不認識的村民,指著這邊議論紛紛:“好家夥,二十個麥客子,真是大手筆。”

接著,秦川便又去周英家,帶著兩個麥客子交給周應生,代替周藍二人。周應生最終應承下來,如此他便讓二人脫離這辛苦的農活。接下來,他又去小夥伴各家,將一個個麥客子帶到他們家地裏,換回所有割麥的小夥伴。

這事已經過去足足一天,可到現在,小夥伴們都對此事感激不已。

無他,割麥子這活雖然不是體力活,但站在火辣辣的太陽下一天,沒幾個人能受的了。秦川此舉,等於將他們從繁重的農活中解放出來,沒有人不拍手叫好。

這事引起全村轟動,秦川的風頭一時無二,再一次凝聚小夥伴們的向心力。

所有人都回到新基地,剛好趕上下午的出攤,於是各個吃完解渴的漿水麵,便騎著三輪車帶著滿載的涼皮離開,向著四麵八方六個鄉的目的地而去。他們的腳步,將踏遍鄉下每一個村子,每一個巷道,遞過去每一碗涼皮,接過碗裏的麵粉和糧食,再彙聚到東亭的這個小基地。

這是一場涼皮的盛宴。

秦川對這件事很重視,他親自訓話:“這幾天最忙,天氣很熱,大家都很辛苦。因此,前幾天都是限量供應,現在敞開,需要多少做多少。這幾天,額會給大家買幾個西瓜吃,天天都有,想吃甚麽都給額說,額會盡力滿足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