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大宇宙,短期就數字化生存了,生命實在太艱辛。”
雲天明感歎道。
“是的,數字化是進化的優選策略。效率更高。”
sz001-002將房間切換為小花園。
雲天明感覺心情舒暢了些。漫步其中,摘下一朵玫瑰花,聞了下,淡雅的香氣。
“這是真花嗎?”
“你是想問,這個花園是真的嗎?當然是真的。嗬嗬。”
“我們從大宇宙搬運了那麼多物質,不隻是為了建造一個虛擬世界。”
“人人都需要一個秘密花園。對不對,雲哥。”
你也需要嗎?
雲天明故意問。他找了一個椅子坐下來。
“我心中的花園就是——人性。”
“太文藝了哦。”
雲天明靠著椅子,仰望藍天白雲。覺得這裏真是世外桃源。
“對了,我很好奇,那些超智能體內的三體人,是怎麼生活的?”
“他們的世界,各有不同,千差萬別。”
“他們可以根據選擇,居住不同世界。”
“我可以看看嗎?”
雲天明好奇地問。
“可以,數據傳送中。您的腦屏數據帶寬比較小,我選擇幾個典型的給你看吧。”
畫麵中,一個身穿條形紋服裝,瘦高男人,腦袋撞碎一塊玻璃,衝出了窗戶,從高樓墜下。他感覺身體,猶如一片落葉,緩緩落下,眼中是藍天白雲。
“我是誰?”
他腦子裏想著。
樓上窗戶探出幾個腦袋。
“醫生。又跳了一個。”
護士喊著。
sz001-002解釋道:
這是一位三體心理學家,他試圖研究,“我是誰”這個哲學命題,他認為,“我”並不存在,我是集體意識,正如三體人的思維網絡。
他選擇生活在地球文明的古代,因為地球人的個體意識是最強的。他想搞清楚,地球人的個體意識是不是受到集體意識影響。是不是一種表麵上看似多元,實則為一個整體。
他的目的想搞清楚,三體人在超智能體中,如何實現真正的多元文明。
他選擇的是某個國家的八十年代,一個個體意識多元化蓬勃發展,及集體意識依然強大的地方。
他可以連接所有人的意識,分析每個人的意識和集體意識的差別。
“他成功了嗎?”
雲天明好奇地問。
“他的結論是,無論個體還是集體,都受到環境的影響,物質決定意識。多元化必須實現多元環境的配置。”
“所以?”
“他破窗而出了。”
“為什麼他選擇的是地球?這些超智能體裏麵的環境都是地球?”
“不是的,這是早期版本。那時候,三體人隻熟悉三體和地球,數據量大,構建虛擬世界容易。”
畫麵上,太空中有個巨大的三維打印機。工作腔內是一個緯線構成的虛擬的三維球體。然後自內而外,地核、地幔、地殼逐步出現。然後海麵、山川、河流、森林一一呈現。
“這是一個模擬星球。”
sz001-002解釋。
然後畫麵縮小,星球被安放在,一個小型行星係的某個軌道上。
畫麵再放大,切入三維打印機內部,有無數個三體人正在操作。
“這些是造星師。是由三體人,最聰明的地質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等等組成。”
“這也是他們的一種生活體驗。複製星球,提供給其它三體人居住。這樣的星球,有無數個。”
“佩服。”
雲天明感歎道。
“我們明白了,你們是通過一種虛擬的方式,讓三體人在不同的星球上進化。如果數量夠多,加上數字生命近光速的思維,一年的確可以抵大宇宙一百億年。”
“隻是,我不明白,這還是一種閉門造車。因為宇宙是千差萬別的,即使那些工程師能夠複製出各種不同的環境,它的真實度可靠嗎?”
“雲哥,你說到了關鍵點。也不完全是虛擬的。你記得三個文件夾嗎,第二個,球體文明的旅行見聞,裏麵儲存了大量的星際資料。”
“它可厲害了。保守估計,在宇宙中漫遊了十億年。”
“其實,我也注意到了那首星際詩。這是一個由近而遠又近的路線圖。反應了這個文明的發展和旅行線路。”
雲天明說道。
“對。”
我曾佇立在馬頭星雲眺望遠方星辰
大小麥哲倫的星橋為我打開
親吻過盾牌座本宇宙最大的太陽
在巴比龍星雲輕拽蝴蝶的翅膀
武仙座欣賞過天堂的噴泉
獅子座的深淵洗過澡
億萬年的征塵已經太久太久
獵戶座懸臂是回家的小徑
我隻把想收集的星星
送給她
sz001-002把那首詩調了出來。
“馬頭星雲距離地球1500光年。”
“大小麥哲倫星係屬於銀河係的伴星係,兩者之間有星橋連接。”
“盾牌座uy是宇宙最大恒星,距離地球約9500光年。”
“巴比龍星雲又稱蝴蝶星雲,距離地球17萬光年。”
“武仙座的黑洞向兩側噴出星際物質,好似噴泉,距離地球六億五千萬光年。”
“獅子座黑洞是本宇宙最大黑洞,距離地球3.2億光年。”
sz001-002如數家珍地說道。
畫麵中,行星係中央的恒星,由於衰老,不斷的膨大。由於其內裏的氫已經耗盡,靠燃燒氦來繼續發光發熱。而外側的氫會向外擴張,而氦會向內收縮。成為一顆紅巨星。再過幾十億會變成白矮星,而白矮星最終成為黑矮星。如果質量夠大,也可能向,中子星或黑洞發展。
放大畫麵,行星的地殼上有不少細長的藍白光柱在噴出。再放大,仔細看,那是從一個個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火焰。
“他們在幹什麼?”
“這個行星的文明,剛剛發展到核聚變水平,就遭遇到紅巨星的擴張。你看它周圍,沒有合適的移民行星,所以他們打算把整個行星變成一艘飛船,飛向這個點,20光年外的一顆恒星。這裏有幾顆適宜的行星。”
“這麼誇張,為什麼不造飛船呢?”
“他們最快的飛船也隻能達到光速的百分之零點五,這樣就需二十萬年時間才能到那兒。而飛船的大小,決定了生態係統的維持能力。也許他們覺得躲在地下,依靠地熱,延續幾十萬年更靠譜吧。而且涉及一個倫理問題,飛船隻能走一部分人。”
“額。”
雲天明理解了。地球在掩體紀年的時候,也是如此,甚至禁止曲率飛船的研發。
他曾在大學圖書館,看過一個不入流的小說家寫的科幻小說,情節幾乎一模一樣。當時還覺得可笑。
“這也是體驗的一部分?”
“更多是研究。三體人在宇宙中如何生存。”
sz001-002說道。
“體驗就是經驗,是可以回收的。”
“嗯,回收經驗,總結。尋求答案。”
雲天明點頭。沉思了幾分鍾,說道: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們內外幾個圈,是遵循人工智能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圈,感知設計區。屬於造星師的世界。宇宙龐大,球的數量也最多。”
“第二圈,思維體驗區。在成熟的星係、星球中,讓三體人進行生存演化。”
“第三圈,學習理論區。將經驗回收,上升理論。”
“第四圈,行動指揮區。也就是中央那個圓球。”
“基本正確,點讚。”
sz001-002發了一個大拇指的圖片。
“不過,早期的確是四圈,現在是五圈。將感知分開,單獨在最外一個區。”
“哦,為什麼?”
雲天明不解。
“之前給你展示的,隻是管中窺豹而已。嘿嘿。”
“我現在給你授權。”
畫麵上,一個球打開,顯示的是一個光團。接著不斷放大,出現更多星係。
“這是真實宇宙。”
sz001-002說道。
畫麵中,一條絮狀的星雲橫亙天空,再放大局部一點,一個龐大的棒狀星係,其中有細微的光點在閃爍。切入那個點,放大後,是一片氣泡狀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