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入朝準備(2 / 2)

師長還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眼下擔任師長的是該師的政委,師政委由原來的政治部主任代理。因為抽調了太多骨幹,組建新的地方武裝,以及調往其他駐防各軍。全師的戰士,居然解放戰士占了一半以上的數量。

這也是最後解放的大西南和大西北地區的普遍情況,這些地區都是最後解放的。轄區麵積,又相當的廣大,同時又是匪患猖獗的地方。為了鞏固新生政權,那些戰功赫赫的老部隊都兼任各地的二級軍區、軍分區。

不僅在剿匪作戰之中,在陌生環境和陌生民情,以及新的作戰模式之下,各部隊傷亡也不算小。同時秉承著解放軍即是戰鬥隊,更是工作隊和宣傳隊的傳統習慣。抽調了大批的幹部組建新的地方武裝,以及接收城市擔任軍管會主任。

同時也抽調了大批的骨幹和老兵,進入地方武裝工作。以及複原了一批老兵和幹部,以盡快的改變新區麵貌。西南地區還好一些,因為麵對著青藏高原和複雜的國境線。西北地區,幾乎整個西北野戰軍,除了保留一個建製軍之外,都已經轉入了地方化。

尤其是在新疆本地無力供養大軍的情況之下,部隊除了部分轉為分區武裝進行剿匪、戍邊作戰之外,以及保證幾個機動師之外,甚至大部分的部隊就地轉為生產建設兵團,開荒種地、開發新疆。

再加上組建解放軍從來都沒有過的空海軍,以及公安軍、鐵道兵等一係列新軍兵種,又是抽調走一大批的幹部和骨幹。現在各部隊沒有幾個建製完整的,有的是成師調往其他軍兵種。李子元原來所在的軍,就有一個師調往其他的軍。

隻是眼下這個情況在做調整,已經是有些來不及了。無奈之下的李子元,也隻能向上級提出調何三亮接任該師的師長。而軍區經過考慮最終同意了他的意見,由何三亮改任該師師長,原來的代師長繼續擔任政委。

李子元指揮這個軍與編入兵團的另外兩個軍,星夜兼程從大西南向華北轉進。在進抵河北境內之後,按照兵團命令全兵團整訓一個月。並補充了一批蘇製裝備,以及進行適應性的訓練。

而在這一個月裏麵,李子元什麼都沒有做。就做了兩件事情,一個是針對部隊補充的大批解放戰士政治教育,另外一個就是防空與反坦克訓練。尤其是反坦克訓練,李子元抓的相當緊。

隻可惜他手中的反坦克武器有限,除了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幾支火箭筒,以及聊聊無幾的無後坐力炮之外,就是上級補充的一批蘇製反坦克手榴彈,以及一批爆破筒。而就那麼幾支火箭筒,已經是他原來所在兵團幾乎全部裝備的數量了。

不過李子元在出發之前,將自己原來軍裝備的晉造一百五十毫米重迫擊炮給帶了來。同時,還帶了幾百匹的川馬。但李子元並沒有因為裝備的火箭筒數量少,而就沒有進行這方麵的訓練。

他知道,解放軍裝備的少,可美軍裝備的數量卻不少。寧願讓人等裝備,也絕對不能裝備等人。誌願軍在朝鮮戰場上,麵臨的最大威脅,除了敵人的空中優勢之外,李子元認為就是坦克優勢了。而誌願軍除了沒有空中支援之外,最致命的威脅就是缺乏反坦克武器。

在整訓這一個月裏麵,李子元要求全軍每個步兵連,都要組建一個預備反坦克班。哪怕是現在沒有裝備,也要學習反坦克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使用。而這個班,在步兵作戰的時候,隻要沒搞到裝備之前絕對不許上一線作戰。

李子元的要求就一個,堅決做到一旦繳獲了,就必須要會用。盡管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在李子元強硬的態度之下,這個命令還是被不打折扣的推行下去了。一個月的整訓下來,全軍每一個步兵排都有一個現在無裝備可用,隻能依舊使用步槍作戰的反坦克班。

而李子元帶出來的幾百匹川馬,也讓整訓地區苦不堪言。這幾百匹川馬在加上三個軍原有的馬匹,單單就飼料供應就讓當地承擔了巨大的壓力。但李子元卻是在這一點上,卻是無論誰來做工作都絕對不退讓。甚至在飼料不足的情況之下,從人嘴裏麵節省一部分。

而他要求三個師除了隨身攜帶的糧食和彈藥之外,必須要各自配備三百匹馬。一百匹馬用來馱運備用彈藥,其餘的全部用來馱運糧食。為此,他不僅攜帶了大批的川馬,還將軍裏麵的所有馬匹都集中起來統一使用,保證每個師都能達到自己要求的標準。